“大四皆空” 李法明画
“你上课了吗?”12月17日,在重庆大学的草坪上,两名女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向对方打招呼。记者好奇地上前搭讪:“同学,这不是上课时间吗,干嘛这样问?”两名同学警惕地盯了记者几秒钟,在确认没有敌意后,哈哈大笑起来。据这两名大学生称,这个问题在众多高校大四学生中的使用频率,几乎可以和中国人见面常问的“你吃了吗”相媲美。
对于大四的课堂、宿舍,现在有种说法叫“大四皆空”。到了大四,学生们忙于实习与求职,很多大学宿舍的学生都跑光了,教室也没有多少人上课。对于这种“空巢”现象,有人感慨大学四年级已经“名存实亡”。很多高校为了就业而“放养”大四学生,特别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一般从大四第一学期甚至是大三就开始找工作,有些学生应单位的要求,还没毕业就提前进入试用期。写简历、忙面试,这在高校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切为了就业”,提前进入试用期的大四学生经常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四年本科“缩水”成只学三年
小冉是西南政法大学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今年大四上学期,他几乎没怎么上过课。他告诉记者,在大三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将毕业所需要的学分修完了,到了大四必修的课程最多一周两次课,并且学校对大四的出勤管理也不是很严,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他说:“我们专业由于就业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是大三就开始联系实习单位,到了大四就直接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小蒋,现在就离开学校,回到了老家綦江进行实习。小蒋还告诉记者,他们班上许多人都已经到各个地方实习了,还有十几个人在班里复习考研。
来自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胡告诉记者,他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实习,很少上课。她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找个好工作很不容易。现在多积累点经验,以后可以找个好点的工作,并且很多东西在学校里面学不到,只有在社会上才能了解到。”
而大学生口中所谓的“实习”,说穿了就是“准就业”。找实习单位基本上都是奔着就业而去的。
在采访中,有教授向记者感叹,每个人都在为明天忧虑,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紧急状态。四年大学时光,也换不来一日读书的从容。从大学变成考研基地,毕业班出现空巢现象,论文成为豆腐渣工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高年级学生无心向学,四年本科“缩水”成三年,教育质量为此大打折扣。不少人质疑:“一些大学的本科真的要和专科划等号了吗?”
就业压力首当其冲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其实“大四空巢”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据一份针对全国36所重点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四在读生有46.7%逃课超过课时量一半。其中67.5%的人认为大四的课程没必要,只有8.3%的人认为大四的课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四空巢”现象?高校又为什么对这个现象制止不力呢?显然,就业压力首当其冲。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好的归宿,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敢以牺牲就业率为代价来要求大四学生安心学习,因此,对“大四空巢”现象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重庆工商大学段庸生教授表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提前“占位”,往往在大学的第三、第四学年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找工作上,一旦“占位”成功,释放了就业压力,也释放了生存压力。
事实上,各大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是闻招聘会而动,置学校课程于不顾,奔赴各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四处投简历,只为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踏上了考研、考公务员之路,哪还有时间去课堂上听老师讲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呢?
面对大四课程形同虚设的问题,不少大学生不以为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去不去上课影响不大,而且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就业、考研什么的,真正呆在学校的也没心思上课了。再说上大学不也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郭琳琳这样对记者说。
不少大学生还向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也与高校管理制度松懈和用人单位过于急功近利不无关系。因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对毕业生旷课出去找工作或是复习考研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了对教学的管理。在学校的基本态度影响下,授课教师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步放宽,出卷时勾勾重点,监考不严,无论上不上课学生基本都能考试过关,如此也助长了大家的旷课之风。更要命的是,应届生本就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增加他们的经验值而要求签了协议的学生们提前去上班,最后只给出一定的时间回来进行毕业答辩。有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胡乱拼凑了事,因为此时论文对于他们的意义已然不大。
学校不应该缺位
面对学子们的淡然,不少专家忧心忡忡:长此下去,整体本科生的教育水平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少了最后一学年的专业学习,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把握,毕业论文及设计的质量也无法提高,直接导致了本科生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毕业班教师上课也毫无积极性可言,认真备课却无人听讲,致使讲课没有激情,敷衍了事。而没有精心准备的教学又会使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段庸生教授坦言,大四学生提前就业不利于高等教育人才质量,也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他说:“看似第四学年课程量少一些,然而专业选修更具针对性,学位论文是对大学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这正是大学生涯的‘点石成金’阶段,犹如匠人铸剑,出炉淬火乃是最要紧的关键。而提前就业,都是以牺牲大学的第四学年的学习及校园生涯为前提,恰恰丢失出炉淬火这一关键步骤。一些高校,为了适应大学生的提前就业,也不得不一切‘往前赶’,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缩水,也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大学四年挤压为大学三年甚至更短。基础理论学习不到位,大学观念未能培育,体面说辞是提前就业,不过是通过手段‘剖腹’而出的一个个早产儿,没有免疫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周谊教授认为,对大四空巢不应停留于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帮助克服焦虑。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研究如何提供针对大四的课程服务,对学生求职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学校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大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