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买房百爪挠心 房款和房价总是难两全--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买不买房百爪挠心 房款和房价总是难两全

2013年03月27日16:52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你见 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2010年,光头葛优的一部《非诚勿扰》,带火了仓央嘉措的诗,也创造了几句“冯氏幽默”的台词。

  戏谑的网友,曾改出了楼市版:“怕,就像入股市,逛楼市,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就怕一脚踏空,就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散婚姻不散房子。”“你能对着楼市发誓,无论它将来多么深跌,多么高涨,多么白给,你都不再看它一眼吗?”

  谁也没想到,在2013年的春天,嬉笑之语成了真。面对调控加码下的未知未来,买不买、离不离、怎么买,都在人们心底拧成了一个个结。

  箱底钱是买还是留?

  “40万元,咱爸妈压箱底的钱了,是买还是留?”开了数十次的家庭会议,北京夫妇小黄两口,还是没讨论出子丑寅卯,“我们就是最典型的纠结族。”手持40万元到50万元的首付款,是入市还是等等?是买新房还是二手房?面对政策变化未知的楼市前景,许多购房人总觉纠结,这房价和房款,总是难两全。

  今年30岁的黄女士和丈夫,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事业单位工作,月入3000元。因为没房,小两口至今仍分别住在父母家,过着“同城分居”的日子,所有的念想就是“啥时能置办上一套房子”。

  去年,小两口递交了两限房申请,可由于所在区属于轮候大区,何时能分到房,两人心里并没底。咬了咬牙,两边父母凑了40万元的购房基金,商量着先买套商品房。“40万元在北京买房,其实挺紧张的,可这已经是四个老人所有的积蓄。”

  春节后到三月,夫妻二人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手头的钱想买套城区的二手房基本没戏,只能在六环买套小两居的期房。就在全家拿不定地儿时,“国五条”细则出台了,买不买又成了新的纠结:父母觉得等等也许会降,可他们觉得越拖越糟。

  “我们的情况就是,符合保障房的申请资格却等不起,手头有点压箱底的钱却不富裕,真出手了又怕买贵了亏。”黄女士感叹,买或留,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如今令全家人百爪挠心。

  140万 押新房还是老房?

  “买,必须要买,要不是你举棋不定,去年这会买套一居,这会也算‘抄’上了。”电话里,朋友叮嘱着张铭。

  “嗯,你说得有理,我对房价落是没信心了,早点把房入袋才踏实。”挂了电话,张铭瞬间倍感轻松。可一转身,纠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买新还是买老呢?

  正如朋友所说,奔着140万元的房款预算,张铭看房已有一年时间。去年4月,他本可以在方庄买套二手房,可因为觉得价格没降,他最终决定等等,却再也没等到降价的日子。更悲伤的是,140万元的房款,到了如今,置业区域已从三环变到五环外。

  “买新房吧,每月月供至少6000元,再加上房租2500元,作为一个没有高薪的单身汉,我可是压力巨大。买二手房吧,万一未来半年房价不降,再增加笔个税,房子面积又得缩水。”纠结于立即买新房,还是等等买二手房的同时,张铭还有着深深的悔恨,“哥们都批评我幼稚,总以为下一个是谷底,等到的却是高峰。”

  留京还是回老家?

  整个3月,市民郑先生都因为房子的事和妻子相持不下:一个想在京当“房奴”,一个想回老家当房主,谁也不愿让步。“哎,都是房子闹的。”郑先生大大叹了口气。老家河南的郑先生,在北京拼搏已有5年,成了家生了孩子,算是立住了脚跟。巧的是,妻子也是河南人,回乡探亲都顺路,生活过得幸福滋润。

  前一阵,妻子提议置业计划,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楼市又出调控了,咱干脆等着房价稍微松动点,今年买套房子,不用再租房,也可以给孩子找个好学校。”妻子算了算手头的存款,认为足够买一套小户型。可郑先生却不赞成:“房价降不降得两说。就算真降点,咱的钱也只够买50平方米,还不如回老家呢,这钱都够全款买套房了。”

  一个是看中了北京的教育资源,一个是烦恼首都生活压力太大。郑先生没想到,面对调控,夫妻俩竟产生出南辕北辙的想法,这让他一筹莫展。“目前也没有更好地解决纠结的方法,再看看吧。” 记者 赵莹莹

(来源:北京晚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