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不抵支”倒逼政府瘦身放权--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财政“收不抵支”倒逼政府瘦身放权

2013年06月27日13:34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政府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形,也会加剧政府的困难。但是,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政府行政改革的步伐,遏制政府自我膨胀的速度,真正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从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支来看,如果不算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少地方出现了较大的收不抵支的情况。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甚至接近于零增长,这与两位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差距甚大。对此,专家指出,钱不够花,应该减少财政支出,尤其是政府“三公”支出、行政经费的支出,以及地方政府经营性投资支出(6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地方财政收入回落,进入“十”时代,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能会有些麻烦,比如,一些已经启动的公共建设项目资金会比较吃紧,而处于资金链末端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可避免会感受到阵阵寒意,由于工程款被拖欠,相应地,农民工工资支付也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等等。不过,此种情形也将倒逼政府缩减行政经费,遏制“三公”支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瘦身”。

首先,必须尽快控制政府快速膨胀的趋势,以切实减少财政支出。这些年来,政府机构、人员的快速膨胀有目共睹。据专家披露,目前全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为4000多万人。这还不包括各地各部门自行聘用的大批“临时工”、“辅助人员”,这些人员尽管是以“自收自支”的名义落实人员工资,但是,实际支出的依然是公共资源。特别是这些年来,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各地财政供养人员仍在增长,“十羊九牧”、人浮于事的情形并未得到切实改善。

膨胀的人员带来膨胀的“人头费”,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2006年12年中,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人数每年平均增长1.5%,行政管理费用每年递增22.04%,这说明政府行政开支太大。因此,有必要以铁腕遏制目前政府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的趋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流、缩减办法,逐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公共财政的负担。

而人员的膨胀,归根结底还在于政府手中的事务过于庞杂,其过度干预经济社会乃至微观经济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增加人手。可见,“精兵”的同时,还应该辅以简政放权,市场能管好的让市场去管,政府只要负责好公共事务就可以了。今年以来,国务院几次取消行政审批权,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各地各部门理应积极响应,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其次,政府也应该改变以往大手大脚的习惯,大幅压缩“三公经费”,坚决杜绝奢靡之风。在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明确要求,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种节庆、论坛、招商会、国际性会议泛滥等问题,着力制止滥建楼堂馆所问题。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标准,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

政府执政为民,官员服务公众,本来就不应该不加节制地胡乱花钱,靡费公共财政。在财政收入骤减的大背景下,首当其冲应该缩减的,只能是政府自身的消费,也因此,中央这些具体的要求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不仅是转变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一种“过紧日子”的客观形势。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政府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形,也会加剧政府在应对上的难度。但是,无论如何困难,都应该坚定地树立以民为本的信念,让有限的公共财政优先流向民生领域、流向基本的国家支出。同时,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政府行政改革的步伐,遏制政府自我膨胀的速度,真正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标签:瘦身优先流三公政府行政临时工

(责编:乔雪峰、聂丛笑)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