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留学生为美国经济的贡献每年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留学生直接提供了超过44亿美元的收入,“留学经济”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新亮点。
按私立大学学费计算,一个中国留学生,如果4年修完学分、毕业,则学费总额约合13万美元至19.5万美元;如果3年修完学分、毕业,则学费总额约合9.7万美元至14.6万美元。此外,住宿费每年为1万美元至3万美元,书本等学习用品花费每年平均500美元,膳食费每年平均5000美元,交通费平均每年600美元;一个留学生每月的固定生活支出就在1500美元左右,加上学费,其每年最少为美国经济贡献了5万美元。
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今年4月公布的最新美国人口收入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人均收入9626美元,家庭平均收入20189美元。也就是说,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花销,可以轻松地养活一个美国家庭。
一个中国留学生
一年5万美元起步
美国大学大部分是私立,对留学生的资金要求较高。
张蕾就读于常青藤联盟学校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一所位于波士顿的名校,学费相对较贵。张蕾说,按照麻省理工的官方预计,一个本科生就读一年的平均花销为学费4.2万美元、住宿费1.2万美元、书费约3000美元。
另外,由于波士顿物价水平较高,一个普通大学生每年的膳食费、通讯费加交通费合计需要大约8000美元。这样一来,全年费用至少6.5万美元。
在另一所私立大学纽约雪城大学就读的雷斐然说,学费不停在涨,现在一学期大约为2万美元。
按雷斐然的说法,雪城大学本科生每个学期最多修19个学分,多修学分需要补交学费,少修则不退学费。
相较硕士和博士生,本科生奖学金相对较少,申请起来更为困难。如果上社区大学,费用低很多,但学历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雷斐然告诉记者,在美国留学,一年没有5万美元活不下来。
足够一个美国家庭花一年
与5万美元“门槛”相比,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普通家庭的年均支出为49705美元,甚至未过“门槛”。
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全年收入和一个留学生的全年花费相当。据统计,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的年均税前收入为63685美元。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可见一斑。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2011至2012学年在美国大学及研究生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加23.1%,为19.4万人,在外国留学生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在留学热门城市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直认为,外国留学生不仅给美国社会带来优质劳动力资源,推进技术创新,还拉动当地消费。
在斯坦福大学本月中旬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布隆伯格说,移民经济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新动力。他呼吁美国政府改革移民政策,“每个学习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的毕业生都应该在领取毕业证书之时得到一张美国绿卡。”
细算账 去美国读大学 家里要有百万“专项资金”
这里细算算去美国读大学的各项费用
昂贵的考试费用
因为考生在一年中可以参加多次考试、以较好的一次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所以,一般想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至少要参加两次托福和SAT考试。其中耗资最大的是参加SAT考试。
SAT在香港设有考点。据香港媒体统计,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总共有7300名考生在港参加SAT考试,其中大约7000名为内地考生,占比为95%以上。2008年10月至今,内地考生人数每年都在3万以上。
SAT一年有6次考试,也就是说,中国的高中生一年最多可以参加6次,最少要参加两次。
如果从北方城市飞一次香港,单人双程机票2000多元,即便一个家长陪同,一次考试仅机票就要花费约5000元。每逢SAT考试前夕,香港考点附近酒店的价格普涨40%左右,住一夜要花1200元人民币左右。再加上吃饭等花费,一次考试花2万元人民币很普遍。
培训费用
目前SAT课程“一对一”培训的价格是在600元/课时至800元/课时,考生如果想冲击SAT2200分(申请美国名校的基本分数线)以上的成绩,往往会选择培训80至100个课时,培训费6万元以上。即使选择较为便宜的小班授课,也要2万元左右。
中介费
和由此衍生的服务费
一般来说,留学中介的费用要至少3.5万元以上,而申请学校费用则要根据申请学校的数量和具体学校另行计算,如果选择中介的一条龙打包服务,还要再追加费用,比如出国后的接机、安排住宿等等。
学费及生活费
如果一切顺利,出国前一个学生就要花费大约20万元人民币。在美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一般在30万元人民币左右,四年就是120万元。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一个家庭要有百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才有底气选择去美国读大学。
背景
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选择了参加“洋高考”,出国读大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有近100万名考生放弃高考。有教育研究机构调查后表示,其中,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近20万人,而这一人数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在增长。
富裕的家长、眼界开阔的“95后”、火爆的中介市场、竞争激烈的国内就业环境,诸多因素让出国留学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且留学的年龄越来越小。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