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拐点
同事患癌激发转型想法
从小生长在相对优越的环境,王健林创业也没有经历过炼狱式的磨难。从官员转型成商人之后,几年时间就成为大连地产业翘楚。
同样,也是一件看起来很偶然的事情,触发了万达的转型。
公司有两名和王健林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那时候没有医保,公司有钱就可以治,没钱就算了。我当时决定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救他们。”王健林分别为他们花了200多万、100多万治病。
花这些钱,他并不心疼,但是给了自己很大启发:公司刚干几年,如果再发展二十年、三十年,员工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大之后,到那时候有病的人多了怎么办?就是这种在今天看来很家长式的想法,促使万达转型:盖房子收租金,以保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这就是万达商业地产的雏形。
现在回忆起来当初第一次遭遇的最大不顺,是沈阳一个商业地产项目“3年打了222场官司”。“那段时间每天去公司什么事都不用做,专门应付打官司。”王健林当时就想,再过五年,如果还像这样老打官司,就撤出。
万达不但没有撤出商业地产,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开商场影院、杀入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如今航母级的万达,是王健林下海之初并未曾料想到的。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上,他把握住了机遇。用他的话讲就是“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新的起点
对文化创意产业着了迷
王健林没出自传,也没有一本关于他个人的书。“枪手理解不了我的思想和我的感受。”王健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要自己写,在七八年后,要等他的企业做到世界前100名时,再亲自出书立传。只不过此刻回忆起人生,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15岁那年,正长身体的他吃不饱饭,班长教他说先盛半碗赶紧吃,吃完再盛满满一碗。
他甚至很少上网,连一个不加V的微博马甲都没注册过。尽管万达旗下院线、百货应有尽有,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休闲,省下来的时间全都用在了万达的投资和创意决策上。“只有投资和创意决策是我在负责,这些交给别人做也不放心。”王健林从商25年后发现了让自己着迷的文化创意产业,他用略带骄傲的语气告诉记者:“最快2014年,大家就能看到我的成果。”
对于万达的成功和未来,王健林说:我始终有一个观点,13亿人就是最好的市场,就是我最大的依靠。13亿人穷的时候是负担,可是13亿人富了以后就是最大的市场。
■ 同题问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
从部队转业后,从机关办公室主任到公司担任总经理。
2.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工作太忙了,陪家人的时间太少。所以孩子跟妈妈比跟我更亲一些。
3.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有什么话是你曾经深信不疑如今不以为然?
深信不疑的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向大小决定了你成功的概率。不以为然的话好像还没有想到。
4.是否有过放弃或不思进取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没有。军队磨练出我的意志和品质,是非常坚定的。(记者 李捷)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