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李克强“补短板”思路管理经济“底线”--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经济观察:李克强“补短板”思路管理经济“底线”

周锐

2013年07月24日23: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李克强“补短板”思路管理经济“底线”

  中新社记者 周锐

  在提出“上下限”,明示宏观调控战略原则后,中国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底线管理”的具体战术作出安排。

  从“稳汇率,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到“改体制,扩大铁路建设资金来源”再到“减税负,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李克强今天布置的战术招招都直指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体现出“补短板”思路。

  半个月前,李克强在一次谈话中首度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具体内涵: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国家统计局随后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虽然经济增速目前仍在合理区间,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李克强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醒,“需求下滑—生产领域的价格下滑—利润下滑—投资回落—需求进一步下滑”这一经济下行自我强化机制可能会逐渐形成,从而导致中国实体经济加速回落。

  要遏制需求下滑,稳住外贸至关重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鉴于目前出口带动国内生产,进而带动投资的“外循环”还未根本转变,出口回落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

  出口是经济增速不滑出“下限”的“短板”,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则是出口的“短板”。

  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说,截止到6月底,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这导致出口企业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出口难度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拟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一系列手段,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

  增加投资也是稳需求可以做的“加法”之一。在产能过剩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加强落后地区“铁公基”(铁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中国宏观调控的一张“好牌”。

  不过,要加快铁路建设,必须首先克服缺钱的难题。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的会议,就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部署。作为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向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所有权等一揽子措施,有望补强铁路融资的“短板”。

  而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及相关设施优先建设的要求,也有助于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除了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也是衡量中国经济是否接近“下限”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就业岗位”的供给来看,小微企业对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汇丰24日公布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调查样本的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却进一步回落至47.7,创出近1年来的最低值。

  相比于为外贸企业、铁路融资所做的“加法”、24日召开的会议选择通过“做减法”的方式来补强“负担过重”这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短板。

  会议要求,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据测算,此举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

  通过今天的会议,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战略和战术均已得到明确。未来,中国官方料继续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等一系列手段,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做好经济增长的“底线管理”。(完)

(责编:杨翼、蒋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