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月26日电(记者屈凌燕、沈汝发、武卫红)国务院批准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近3年,作为唯一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最大小商品城所在地义乌的改革正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外企业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推动外贸发展进入新时期,冲破经济低迷外贸乏力的曙光已经显现,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
改革红利:贸易便利化带来更多商机
记者见到“80后”小伙宋光辉时,他正忙着和几家国际公司签订外贸合同。作为文博(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对这两年义乌的改革推进感受尤深,在外贸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借助改革的优惠政策,仍实现了年销售额一个亿的佳绩,产品远销全球各地。
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占地达470万平方米,有7万个经营主体,20多万的经商户。市场内人头攒动,交易活跃,很多外商操着熟练的中文砍价,全不见经济低迷景象。
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说,义乌办理外商签证的业务量超过杭州、宁波两地总和,2013年义乌入境客商达43.9万人次,数量浙江第一,密度全国第一。义乌市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达1891家,占全国的80%。
义乌海关在全国率先实施通关无纸化,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全部报关流程。据统计,2013年前10个月,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62.9万标箱,同比增长15.8%。
为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义乌市专门成立了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实现外商“一站式”全服务功能。据统计,目前义乌市涉外经营主体比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初增长了近50%,达到5262家。
改革动力:放飞桌子底下的风筝
义乌小商品市场以日用品为主,数量庞大但小散杂,原来的贸易方式已逐渐不适应市场主体的发展。“义乌一度就像在桌子底下放风筝,亟待破除束缚放飞风筝。”义乌市委宣传部长季金甫说。
2013年4月,经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同意,义乌市率先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了在构筑新型贸易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突破,取得明显成效。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义乌出口反而出现高位增长。2013年前10个月,义乌市的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109.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76.6%。
“在改革中,政府到位而不越位,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来配置要素。”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为激发市场活力,义乌市政府大做“减法”,率先开展商事登记改革。以企业注册登记为例,内资企业仅需2天,外资企业3天即可办结。改革刚开始的6个月,义乌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767户,同比增长了51.7%。
为了明晰政府“权力红线”,2013年12月28日义乌市在全国县级市里率先在网上公开“权力清单”:该市42个机关部门的5139项行政职权,以及近期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3.5万件行政处罚案件全部在网上公开。
政府该放的充分放开,该管的还要管好。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方式的挑战,义乌将其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重点培育,加快线上贸易与线下贸易融合。2013年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56亿元,同比增长54%,首次跑赢了实体交易。
路在何方:“鸡毛换糖”再出发
义乌市场30年变迁,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融相促的过程,是对义乌人当年“鸡毛换糖”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改革发展30年,如何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2013年下半年,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在义乌调研座谈时指出,义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清义乌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自满思想,增强改革发展的危机意识和前列意识。此后,“‘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义乌全市展开。
国际商贸城二区经营户刘军明至今记得当他看到“九问义乌”时的思想震撼,义乌会成为中国的底特律吗?义乌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吗……刘军明意识到不能满足坐等客户上门,他迅速采取行动,多次去欧洲、南美洲等地参展,寻求突破,效果明显。刘军明说,他去年的业绩比前年增长26%。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施文臻说,义乌路在何方?唯有继续改革!义乌市不少干部群众接受采访时认为,义乌站在新的改革起点上,需要重点培育改革后续动力、破解县级平台“天花板”、协调各方利益、突破土地、金融等现有制度制约,使义乌“鸡毛换糖”再出发,对简化外贸流程改革进行破题,通过改革试点建立一套全新的、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外贸发展的路径和制度安排。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