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近,年味浓。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总是先要让“舌尖”过好年。
访京西郊区探“米袋”,逛首都街头访饭馆,记者看到,“稀罕”的“御稻贡米”,“解馋”的著名餐厅,保持着高品质的餐饮老字号,丰富着餐桌,延续着香浓。
“贡米”香入百姓家
1月17日上午,出北五环往北,南沙河蜿蜒东来,回环形成翠湖湿地和上庄水库,这两大优质水源,灌溉出有“贡米”美誉的京西稻。
海淀区上庄镇东马坊村156号农家院里,82岁的种粮能手刘世明,从厨房端出一个电饭煲,打开锅盖,香气四溢,锅里便是京西稻的当家品种“越富系三”。刘老汉眼下租了邻里200亩地,可年产大米13万斤。
用“倍儿香”的京西稻米,备顿年夜饭,是不少老北京人的讲究。马年春节将近,当地农民合作社,为京城市民准备了10万公斤的京西稻米“厚礼”。
城市发展,郊区种稻有难处。上庄镇党委副书记黄志勇说,因为缺水,京西稻从20年前最高时的10万亩缩减到几千亩,但育种从未间断。
“来年一定顺!”
17日中午,王府井商业街东来顺饭庄总店。大厅里,一桌一个炭锅,薄薄的羊肉片在清汤中翻滚,“过年要吃东来顺!来年一定顺!”临近新春,东来顺的生意格外火。
对消费者敞开的“透明厨房”内,59岁的陈立新师傅,目不转睛地盯着徒弟陈楠的手:一刀下去,一片羊肉片舒展开来,放在青花磁盘上……“薄如纸,软如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涮就熟,久涮不老”,这就是东来顺的涮羊肉。“有人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餐饮业日子不好过了。其实老百姓真正喜欢的,照样红红火火。去年到现在我们客流量还上升呢。”陈师傅说。
2008年,东来顺涮羊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立新被选为非遗传承人。看徒弟陈楠切完一盘,陈立新仔细点评后感慨道:“一代更比一代强,金字招牌才能越擦越亮。”
新址保留老味道
下午近3点,宣武门西大街上马凯餐厅。顾客散去,厨师和服务员们终于有空吃午饭了。自打去年10月1日重新开业,这家老字号餐厅的生意比过去红火不少。
在老北京人心中,雅俗共赏的马凯餐厅是抹不去的记忆。1987年进店的刘忠师傅自豪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马凯餐厅就是京城地道湖南菜的代表。”
一下午,马凯餐厅的外卖部窗口持续忙碌。餐厅经理吕永杰说,“虽是老字号,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百姓餐厅。”这不,今年的除夕年夜饭已经早早订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