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看经济:改革提升国企竞争力
国有企业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效益持续增长,推动了国有经济的稳定和优势发挥
2018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利润增速“跑赢”了营收增速。经济指标呈现“三增一降”(收入增、效益增、税费贡献增,负债率下降)的良好表现,表明中央企业效益在持续增长,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中央企业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为国有经济的稳定和优势发挥起了推动作用。
中央企业通过“横向合并”强化规模效应、“纵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化整合”进行资源再配置,使主业的贡献率、实业的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实现集团发展的协同效益。《财富》世界500强中,48个中央企业上榜,位次上升。
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明确了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健全工资分配监管体制机制。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名单实现扩围,在10家试点基础上,新增加航空工业集团等11家央企。
积极有序推进“混改”,不同资本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在资本层面实现混合。中央企业有65.2%的总资产和61.7%的净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有61.2%的营业收入和87.6%的利润总额来自于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和其他各类所有制资本相互参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
在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文件出台并且进一步完善的同时,重点正转向实施。从2018年8月开始,国资委在深化试点的基础上部署国企改革“双百行动”。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涌现一批国企改革尖兵。
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处僵治困”,实现了“瘦身健体”,提高了资产质量。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全部完成,“处僵治困”工作基本完成。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201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
2019年的国资国企改革,应积极推进混改分层分类,使其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发展,重心由混向改转变,引入多层次多维度多形态的社会资本,形成国企民企相互促进的局面。同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国企民企产业链融合程度。
(作者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报记者刘志强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2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