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大江东|未来已来,天窗再开,继续点亮上海

2019年02月02日17:12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大江东

上海有位领导,喜欢在和平饭店招待国外宾朋。对面就是浦东陆家嘴,短短28年,曾是一片农田的浦东,GDP从60亿暴涨到1万亿。开放,让浦东以及上海成为中国最醒目的奇迹之一,“这是共产党人干成的”。距和平饭店3公里处,就是中共一大会址,那里走出的共产党人,则用28年创造了一个崭新共和国。

难怪习近平对美国西雅图的中学生说,“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11

励漪摄

开放,是一柄魔杖,还在继续点亮中国,点亮上海。眼下再寒,也寒不过90年代初,那时,人称共和国长子的上海陷入困窘,不得不仰视南海之滨的炫目,邓小平果断为上海开放了一扇天窗,透进的阳光让魔都灿烂得无以复加。

而今,一个明显的迹像表明,天窗正再次开大。

2月1日,上海转晴回暖。这一天,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落幕,“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一直在观察上海发展以及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大江东工作室从中发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不谋而合。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海不遗余力

对华盛顿的磋商,新华社报道说,“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符合中国改革大方向,中方将积极回应美方关切”。而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早在4个多月前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创新氛围”。

这一中国改革大方向,调子早已定下。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四年后,习近平指出,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履新上海之后,不遗余力推进“一网通办”,让领导干部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对国企重镇上海而言,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做惯了企业的“老板”,“店小二精神”的提出,对一些领导来说,振聋发聩。李强认定要“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上海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标正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他承诺,“全面梳理各领域市场准入情况,坚决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加快消除各种显性隐性门槛,努力做到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2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政协会议发言。陈正宝摄

上海“两会”有一场引人注目的专题审议“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姚健代表建议,“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厘清政府干预市场的合法合理界限”,颇获共识。

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品格的点赞,“开放,创新,包容”,再琢磨中央给上海一直以来的定位,“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更能领悟其中深意。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说:“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新的时代,习近平强调“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说“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旨演讲,习近平给上海连送三份“大礼包”——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上海新的发展的“四大支撑”,就此奠定——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以及进博会,每一个都写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基调,上海也由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醒目先手棋。

经济增速预期明显下调,面对2019,上海乐观还是悲观?

“应市长您好,您对2019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

1月31日,阴雨降温天。下午,上海两会结束后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面对上海市长应勇,大江东工作室第一个发问。

3

“两会”闭幕之际的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倍受关注,毕竟在严冬季节,上海新春的姿态举足轻重。张春海摄

上海向来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速预期,正在下调,从2018年的GDP增长6.6%,到今年的6-6.5%,创近十年新低。“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说法让人不无担忧。

“我们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应勇市长语气坚定,“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年上海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数据向来是最刚性的依据。

上海这样印证关于“信心”和“向好”的判断——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达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1%,增速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增幅创近十年新高,民营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1%。

上海乐观与自信的源头或在于,“全面用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继续办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进中固稳,实现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上海的乐观背后,是满满的底气。

2

上海改革开放口述史相关图书 巨云鹏摄

经济外向度高,参与国际合作程度深,在中美贸易纠纷的波谲云诡中,上海发展“稳不稳”,凸显其重。

合力一网通办,让办事审批时间压缩一半——还要再找新的痛点难点堵点

去年,上海着重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十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推出了56项改革举措,并狠抓落实,效果明显,也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从原来的78位跃升到第46位。

“78”这个落后位次,曾深深刺痛了上海,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大会小会常常击一猛掌。毕竟,世行指标在中国选取的样本,除了北京,只有上海。军令状层层压实,指标不翻身,涉及的部门领导甭想踏实睡觉。

世行关于营商环境评估的十个主要指标,分属不同领域和单位,想有大幅改善,上海非得拿出抓铁有痕的狠劲儿。

比如,去年3月,上海市工商局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开办时间由22天缩短为5天。

“开办企业涉及到多个委办局,比如税务、社保、公安、银行等等,每个部门有自己的办事流程。”原上海市工商局局长、现任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学军告诉大江东,“整个过程流程再造、系统重建,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谈,每个系统都不一样,大家半天半天地抠时间,看看能不能再挤出半天……能不涉及审批的,就不要审批,流程和环节上要努力减少。”

比如公安刻章管理,原来是企业先到公安局拿到刻章审核证明许可,才能到外面刻字社刻章,刻好以后印模,再反馈给公安,改革后两个环节减到一个。

营商环境的优化,都是这样一点点“抠出来”。

3

上海市政府网站上,一网通办处在显眼位置

“抠”的结果是:2018年,上海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0项、评估评审40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获得电力、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纳税、登记财产等领域的办事和审批环节减少30.5%、时间缩短52.8%。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勇认为仍有较大空间,“在世界不同经济体中,我们营商环境总排名是第46位,但办理施工许可仍排在第121位!”

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提出了25项年度工作任务。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针对短板弱项,“让企业有更多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李强曾叮嘱区级负责同志,多为创业者考虑,推动流程优化再造,“目前很大比例审批事项都在区里,区里最容易发现‘一网通办’的难点、痛点、堵点”。

而两会才结束,2月1日,上海破产法庭便揭牌成立,破产审判工作将更专业、破产制度更完善。上海企业不只是“生”得容易,还能“退”得便捷。

科创板,在金融和科创之间搭桥——给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再踩一脚油门

中国股市有创业板、新三板,还要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为什么——记者会现场,英国《经济学人》记者提问。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决策。”应勇说,对上海而言,“是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

仿佛是种呼应,就在上海两会闭幕当天,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强调,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4

出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 蔡华伟制图

《意见》提出要鼓励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也正是上海高度聚集,大力发展的产业。上海表示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完善市场机制,做好企业上市前后的服务保障。

科创板,给政府和市场带来无限想象。

两会期间,上海许多区领导、乃至街镇管理者都提到,将大力支持和鼓励科创企业发展,支持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来壮大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念头已经有了。

再说金融。按照国家战略,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和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18年,上海制定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32条具体举措,上海新设各类金融机构68家,其中外资超过一半。上海将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手金融开放,一手科技创新,上海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油路都已打开,上路,开跑,加速,趁着东风劲吹。

为企业减税降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政府的紧日子,一定过得值

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企业发展做好软服务;减税降费,才是真正的硬激励。

先看一组数据——

2012-2017年,上海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五年间累计为企业减税3248亿元;2016-2017年,累计为企业降费319亿元。2018年,实施9方面18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超过500亿元。

2019年,上海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稳定社保缴费方式,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取得新进展。

5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励漪摄

据上海有关领导透露:“政府对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预期目标调低至增长5%,就考虑到对企业减税降费这一重要因素”,同时今年政府部门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以上。

话音未落,有关部门已有动作。

2月1号,上海市财政局网站一次发布6条消息,分别调整了上海市车船税税额、上海市房产税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第一至第五等级纳税登记税额。

房产税原值,减除比例由20%提高到30%;土地使用税,降幅50%;再以车船税为例,上海原来货车车船税税额标准为整备质量每吨90元,本次调整为16元,降幅高达82%,已是税法规定最低线。

如此力度,国内罕见。

2018年,一直被视为“国(企)强民(企)弱”的上海,民营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1%。好成绩,激发的是更大的向好决心。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社会创造力,已是上海各界共识。

上海财税会议提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除重点和刚性支出外,各部门其他一般性支出一律按不低于5%的比例减压”。政府的紧日子,一定过得值。

6

上海海关大楼夜景 巨云鹏摄

观察中央决策层投向上海的殷殷期待,以及上海推进落实的狠劲儿,显然,上海将迎来一个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猜测上海未来的悲喜,这必是一个重要维度。

(责编:岳弘彬、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