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部门联合出招
推动公共服务 强大国内市场(锐财经)
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27项行动任务,涉及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多个方面。业内人士指出,《行动方案》既强调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又明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相关措施将能有效缓解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通过满足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也将能显著拉动消费投资,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针对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具体来看,教育方面,到2022年全面实现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约2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方面,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 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提高医学应急救援和传染病等防治能力;养老方面,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50%的乡镇建有1所农村养老服务机构。
教育、医疗、养老之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健全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本报记者分析,在我国公共服务需求增长快、发展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十八部门此次联合出台的方案强调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相关措施覆盖范围更广、更有针对性,将能显著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保障基本的同时,《行动方案》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优质化。
《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家庭育儿知识传播、社区共享平台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发展;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支持境内外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
赵萍表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基本公共服务之外,广大群众对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满足这方面需求,政府更多是充当规划引领、环境营造、监管服务的角色,主要还得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引进更多国内外资源。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不仅要扩大供给,也要提升质量。《行动方案》强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教育服务内涵质量,均衡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智慧广电发展,推进多种旅游业态发展……
不吊高胃口不过度承诺
在此前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的基础上,未来资金投入还将扩大。《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合理安排经费并及时下达资金,确保中央财政性资金优先支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赵萍提醒,增加供给、扩大投入的同时,也应避免过高承诺、过度保障、急功近利、大包大揽,确保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
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强调将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既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又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不吊高胃口,不过度承诺,确保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稳步提升。
“总的来看,此次十八部门联合出台的《行动方案》突出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既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同时一系列措施也将推动消费增长、拉动相关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赵萍认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