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政策性金融如何“补位”民企融资体系?

唐子湉 陈颖
2019年02月25日08:41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政策性金融如何“补位”民企融资体系?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服务民企18条”)明确指出,应采取多种方式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推动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业务合作。

  这是纾解民企融资难题的关键一步。广东如何发挥政策性金融“四两拨千斤”作用,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结构,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晓军日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省政策性融资资源较为分散,政策性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长期缺位,构建政策性融资支持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专家建议,广东可借鉴韩国、日本等国家经验,将原来散落分布的市、县担保机构凝聚成有机整体,形成数量合理、功能互补、政府主导的多层级政策性担保体系。

   现状

  政策性金融在“补位”

  金融服务民企18条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

  2018年,深圳市财政出资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这只总规模为30亿元的基金,由深圳市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业务进行再担保。当发生代偿时,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分别按5∶5的比例分摊风险,目的在于通过为融资担保行业增信的方式,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壮大,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问题牵线搭桥。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民营企业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实际风险较高,或会给银行带来更多风险、降低收入。设立融资担保机制后,即便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也并不见得会带动其实际承受的不良损失上升,因其相当一部分风险被政策性担保吸收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金融困境、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鉴于融资担保业务具有一定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进一步深化小微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微金融服务的顶层设计。在我国,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与现行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完善有关。

  “小微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的问题,需要完善政策配套支持,特别是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散机制等亟待建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形成财税、金融、产业的政策合力,特别是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发力。”董希淼说。

   痛点

  政策性融资资源相对分散

  近年,广东通过完善风险担保体系和融资平台建设,提升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例如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广东创新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其中财政出资4亿元,通过风险共担各50%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不低于10倍风险补偿金规模的科技信贷。

  然而,调研中,多名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当前政策性金融还需进一步发力。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二是政策担保体系的定价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再担保制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何晓军指出,广东省政策性融资资源较为分散,政策性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长期缺位,构建政策性融资支持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何晓军认为,除了组建专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外,由于中小企业资信水平低、贷款风险较大,还需要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担保制度,由政府出资设立信用评级机构与技术担保基金,并进行市场化运作。

   建议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及辅导体系

  在现有体系下,广东应如何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结构,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何晓军表示,韩国、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些地区从法律法规与管理机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中小企业辅导体系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融资支持政策。

  连平建议,我国可借鉴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经验,设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机构。比如,韩国政府于1961年设立了中小企业银行(IBK),由政府及政府投资机构绝对控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根据规定,IBK所筹资金的70%以上要求供给中小企业。

  如果在我国设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和担保机构,应该采取哪种模式?连平建议,我国政策性银行机构可借鉴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行等现有政策性银行模式,以国家信用发行债券筹集低成本资金。在运作上,可通过转贷款给小型商业银行,也可采用在不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自营模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应以‘转介模式’为主。”连平说。

  调研中,多名广东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在政策银行牌照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广东可考虑成立针对民企或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担保公司或小贷公司。连平建议,未来还可以择优转制一批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型银行,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创造增量贡献,可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等商业性金融体系中的社区银行建设经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便利和高效的信贷支持。

  在设立机构以外,还应让多层级政策金融机构发挥合力作用。连平建议,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担保基金、信保基金、风险池基金等改组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原来散落分布的市县担保机构凝聚成有机整体,形成数量合理、功能互补、政府主导的多层级担保体系。同时,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内部协同与协作,形成共享机制,做大业务规模,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案例

  日本两级担保体系

  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日本的信用担保制度,是由51家地方信用协会组成的信用担保协会和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两个相互关联子系统构建起两级信用保证体系。

  银行机构与信用保险协会合作密切,缺乏抵质押物的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可向信用担保协会申请担保增信,平均担保费率在1.15%左右。政策金融公库通过与信用担保协会签署保险合同的方式(平均保险费率为0.97%),为担保协会提供赔偿约八成的保险金。

  在政府、民间两级担保体系运行下,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信用担保协会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拒比例为64:16:20,政府承担绝大部分信用风险。

  ■记者手记

  民企融资要“补血”更要“造血”

  改善民企融资环境,除了设立相对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其“输血”增信,还要提升中小企业的“造血”能力。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强化中小企业能力,提升民企自身实力。

  调研中,专家指出,可通过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整合信息资源,破解信息不对称,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其次,构建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针对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品质提升、海外市场拓展、企业上市等方面的痛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未来,广东可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方位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陈颖

(责编:蒋琪、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