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麻辣财经:外孙与外公意外“相逢”,外婆闻讯泣不成声……

2019年02月25日10:41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麻辣财经:外孙与外公意外“相逢”,外婆闻讯泣不成声……

麻辣财经很少讲故事,但麻辣姐今天真的很想讲这个故事,忍不住。

苦苦寻找外公半个世纪,却在这里意外“相逢”

沙马拉达,彝语意为“开满杜鹃花的山谷”,可山谷里的日子并不浪漫。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仪式就在这个全线最长、海拔最高的隧道举行。

53年前的秋天,韩礼芳这位河南小伙离开家乡,告别妻子幼女,投身成昆铁路建设。三年后噩耗传来,韩礼芳在工地上牺牲。他没有留下遗言,家人收到的是一张隧道洞口的留影,和一封尚未寄出的家书。

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韩礼芳的女儿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韩礼芳的外孙母永奇降生,如今也已经长大成人。搜寻外公在大凉山的长眠之地,成了全家人几十年的执念。韩礼芳在哪里牺牲,又埋在了哪里?由于时间久远,没有韩礼芳工作的具体地点,也没有工友信息,苦苦寻找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巧的是,母永奇参加工作后,成为中铁隧道局的一名职工,这位33岁的年轻人由于表现突出,已经成为一线技术能手,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更巧的是,去年3月,正在新成昆铁路修建小相岭隧道的中铁隧道局,组织党员们重返沙马拉达隧道。在隧道旁修葺一新的烈士陵园里, 母永奇在“永垂不朽”纪念碑上,意外发现了外公韩礼芳的名字。那一刻,母永奇激动地拨通家里电话,听筒里只闻外婆的呜咽……

在沙木拉达隧道北口旁的烈士纪念碑上,正面刻着“永垂不朽”,两旁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诗句。韩礼芳的名字,就刻在这座纪念碑上。

祖孙两代人,在新老成昆线上意外“相逢”,这个故事让人心酸落泪,也令人感慨万千。

沙马拉达作为成昆铁路的最高点,这里海拔2244米,含氧量只有内地70%,每年长达4个月冰天雪地,5级以上大风卷着砂石能咆哮半年。沙马拉达车站曾试图安装铝合金灯箱,没挺到第三天就被吹变形。

在这片被外国地质学家认定为“死亡禁区”的山谷里打隧道,暗河、断层、泥石流随处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手持风钻都是稀罕物,施工只能靠大锤、钢钎一点点凿孔,人工爆破,沙马拉达隧道往往一天只能前进半米。而遇到了突然涌水、岩爆,工人往往难以躲避,仅一次泥石流,隧道里就牺牲了正在施工的87人。

当年老成昆铁路隧道施工现场。

施工条件恶劣,生活条件更为恶劣。中铁隧道局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项目部调度主任郑冬冬,是家中在成昆铁路奋斗的第三代,他的爷爷郑守礼离开河南温县老家,在沙木拉达隧道一干就是6年。在爷爷的回忆里,修老成昆铁路,施工只能带草帽、披蓑衣,20人轮流穿一双水鞋,吃的东西要耗时4天从成都运过来。白天暴雨冲走了被子,夜里帐篷又被大雪压塌。早上出工号角吹起,雪堆里站起一个“雪人”,而身边的两个雪堆,却再没有人起身。

就是在“中国人疯了”的质疑声中,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翻越深谷陡坡,耗时6年完工通车。这个与美国阿波罗号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一起,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的工程,代价是几乎每个车站旁都有一座墓地。仅在6.38公里的沙马拉达隧道,就牺牲了136人,相当于每前进一公里就有21人诀别。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样的诗句是成昆精神的写照,也是今天修建新成昆时我们的底气。”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瑞明说。

天堑变通途,凝结着几代人的奋斗

也正是从小见证了铁路修建时周边乡亲们热络和期盼,子承父业似乎顺理成章。

去年1月18日,中铁隧道局20名年轻的项目党员签字,给总书记写了这样一封信——“50年前,我们很多人的父亲或爷爷参加了成昆铁路难度最大的沙木拉达隧道建设,那一辈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把天堑变成了通途,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今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承担了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重任,决心传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铁路早日成为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新成昆铁路的小相岭隧道,在沙马拉达隧道30公里外,此时正处于最艰难的施工时刻。

中铁隧道局工程人员正在隧道施工。

“去年国庆后60多天,隧道的2号斜井涌水量近1300万立方米,超过了一个西湖。专家戏称,我们隧道局又要创造‘中华之最’——全国涌水量最大的隧道。”张瑞明憨笑着说,现在涌水量已减到每天8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天抽走40个标准八道游泳池的蓄水量。“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修了这么多‘世界之最’了,肯定不会给老一辈丢人的。”

被称为“变形金刚大黄蜂”的三臂凿岩台车,是铁路隧道施工的先进设备。

50多年过去了,铁路隧道施工条件早已天翻地覆。过去一切靠人力,勘测靠走,钻孔靠手;现在无人机勘测,三臂全电脑凿岩台车钻孔,全是先进技术装备。唯一不变的是建设者仍然要背井离乡,四海为家。

郑冬冬的父亲郑战胜也在新成昆铁路工作,是负责生产的分部副经理。“修铁路就注定要漂泊。5岁前,我都不认识我爸。直到他站在我们家门口,我才知道这是我爸。”28岁的郑冬冬腼腆一笑,“也不心酸,我小时候寒暑假都在项目部过的,算是提前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了。”

“同样是成昆铁路第一长隧,小相岭隧道长达21.8公里,是沙马拉达隧道的3.4倍,能让新成昆铁路少走绕山路,百姓出行时间就会大幅缩减。”28岁的郑冬冬和妻子同在小相岭隧道值守,小两口将在今年4月迎来“铁四代”。“爷爷知道我来成昆线,就嘱咐我一句话,‘别怕苦,条件好了,更得好好干’!”

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3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2.9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稳居世界第一。东北黑土地“变小”了,华北大平原“微缩”了,珠三角变成“近邻”……以苦为乐,为的就是百姓出行更甜更乐。中国铁路网,正在缩短中国人出行的时空距离。

随着出行便捷度大大提升,2018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已增至33.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20.05亿人次,相当于将非洲、欧洲、大洋洲的总人口运输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正越来越多,“流动的中国”生机盎然。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