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房地产调控

刘坤
2019年05月07日08:26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房地产调控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有哪些看点?怎样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5月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不断降低、通道逐步拓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8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3.37%、59.58%。城市人才入乡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渠道开始打通,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制度短板。”陈亚军说,城乡要素流动仍然存在障碍,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合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在陈亚军看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整体谋划。在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5条原则:一是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二是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四是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五是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

  陈亚军表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分“三步走”: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陈亚军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不是“抢人大战”

  《意见》指出,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小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陈亚军说,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对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工群体收入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陈亚军介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途径很明确:一是落户,要促进有条件、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让他们可以完全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这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二是要通过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实现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不能片面理解为‘抢人大战’,不能搞选择性改革。”陈亚军说,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这些重点人群是落户的重点。

  陈亚军表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更多地通过优化积分落户的政策来调控人口,既要留下愿意来城市发展、能为城市作出贡献的人口,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同时,个别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还是要严格把握好人口总量控制这条线,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分布。

  陈亚军指出,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是必须坚持、不能动摇的。城市既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同时又要坚决避免投机者借机“钻空子”,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针对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意见》提出,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周南看来,城乡之间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加公共服务在乡村的供给,同时要增强公共服务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周南表示,要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提高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在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周南认为,要用城市的科技,特别是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来改造乡村的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用城市的互联网产业等服务业丰富农村的产业业态。

  周南说,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

  今后,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一是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优化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四是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

   (本报记者 刘坤)

(责编:蒋琪、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