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中国品牌日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韩  鑫
2019年05月10日04: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左图:徐工集团成套化设备应用在非洲尼日利亚施工项目中。
  资料图片
  右图:北汽集团南非工厂生产线。
  资料图片

  机器开动、设备运转,在柬埔寨,一条大规模、高技术的现代化水泥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只用20个月就建造完成;每年可利用水泥余热发电近5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多吨。这项由中信重工总包的大型工程,令当地惊叹“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和“中国技术”,也让中信重工品牌大步跃向国际舞台。

  不只是中信重工,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一大批“颜值”与实力兼具的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彰显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闪亮名片。

      

  中国制造 涌现世界品牌

  在非洲,海尔生物医疗生产的太阳能疫苗冰箱正为埃塞俄比亚的疫苗“保鲜”。该冰箱让疫苗存储稳定性大大提升,也让更多当地儿童接种安全可靠疫苗成为现实。如今,海尔疫苗冰箱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机超12万台。

  在亚洲,2018年,韩国消费者海淘中国电子产品交易量达到215万件,同比增长143%,其中,国产空气净化器、无线吸尘器等成为人气爆款,备受追捧。

  今年,上汽名爵品牌在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海外市场销量目标为14万辆,比2018年翻一番。随着中国品牌汽车在性能、造型等方面大幅提升,预计再用5至1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从智能手机到白色家电,从穿戴产品到出行品牌,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续写着“中国创造”的当代诗篇。

  走出去的不仅是产品、技术,还有标准。在成功打造出高铁动车这张“国家名片”后,中国中车先后主持或参与起草并发布现行有效国际标准89项,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引领者;伊利加入亚洲食品工业协会,与世界质量认证检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将伊利标准上升为国内外通用的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品质升级。

  2007年至2016年,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累计达1705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异军突起,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对标世界标准,助力中国品牌国际化。

  从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向世界宣告中国以品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两年来,全社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据统计,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超150万件,商标申请量达700多万件。2007年至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35.6万件,居世界第三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1492万件。

  品牌发展的赛道越拓越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未来4年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将压减到16个月左右,2020年商标审查周期将压缩到4个月以内,助力中国品牌全力奔跑。

  品牌建设的法网越织越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指出,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5.9万件、商标违法案件2.5万件,同时联合38个单位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守护中国品牌茁壮成长。

  中国品牌 源自中国创造

  品牌以创新为根本,要想在品牌上站稳脚跟,就要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科大讯飞网罗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创新力量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内外行业标准12项,并累计获得国内外有效专利1000余件。2018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达17.7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逾22%。

  去年底,有咨询机构发布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名单,145家中国企业跻身其中。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增长34.4%,超过600亿美元,增幅领跑全球。

  “品牌建设对企业来说代表着整体实力和长远追求,对国家而言事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认为,提升品牌价值,要大力倡导品质革命、科技驱动和工匠精神,让品牌意识贯穿每一道价值创造链条。

  品质让品牌更富“颜值”。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正是一直牢牢守住“品质第一”这条底线,把安全可靠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格兰仕才在过硬的产品品质中打造出广受认可的全球交货能力和服务水平。

  科技让品牌更具“硬核”。今年3月,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上,康佳的全景人工智能电视一亮相,就引起围观。将智能潮流运用到电视中,这款新产品不仅能够人脸识别,还具有弱听人士助听功能。在提升品牌吸引力之外,康佳集团总裁周彬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开拓企业新蓝海。”

  匠心让品牌更有“底气”。小米公司对产品有一项苛刻的可靠性测试,手机侧按键要测试50万次,相当于每天按100次手机也可以用13年。在创始人雷军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细节的完美追求,要用真材实料做感动人心的新国货。

  作为品牌建设的动力源,“中国创造”正阔步前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截至去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8.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整体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七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强国兴企 呼唤一流品牌

  建设品牌大国,中国足音铿锵;迈向品牌强国,中国仍须更进一步。

  勇争一流品牌,必须在质量上站稳脚跟、不断突破。“质量提升应做到全方位、重细节、无死角。”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说,当前中国的一些装备产品,在技术性能上,与德国、日本的先进型号别无二致,却由于油漆、焊缝等外观工艺的疏漏,在海外市场上略逊一筹。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副主任葛志荣认为,企业要提出明确的质量方针,制订长效的质量规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全过程管理,全面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日前,由中国等国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品牌评价 基础和原则》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该标准提出从质量、服务、创新等多方面要素入手,为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培育提供科学系统明确的标准规范,将促使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勇争一流品牌,必须在创新上矢志不渝、不断超越。今年两会,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发出感叹:过去人们认为中国品牌只能卖低价,那是不对的。只要有足够的创新,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者都能认同中国创新的产品。

  在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100强工业产品品牌当中,自有品牌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欠缺等问题,是主要短板和瓶颈所在。以科技创新锻造品牌,势在必行。

  勇争一流品牌,必须在国际上激流勇进、不懈搏击。“中国品牌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中信集团有关负责人结合公司发展实践,认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出口产品,还要赋能当地经济发展,赢得信任,以品牌国际化为契机,实现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长期影响力。

  造就一流品牌,中国前景可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表示,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由于缺乏名牌导致国际定价能力低,而提升品牌价值的空间高达7万亿美元。如此大的品牌效益,中国企业定当孜孜以求!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0日 09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