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多年的报道,披露华为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些日子,关注华为的人们,心情多是起伏不定。
看到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谷歌、ARM等公司宣布暂停与华为的业务时,心情down到谷底;
看到德国英飞凌公司称并未停止向华为供货,舒了口气;看到法国电信监管机构ARCEP发声,没有排除使用华为设备的可能性;看到英国电信巨头EE宣布, 即将开启英国首个5G商用服务,华为仍是供应商之一,华为5G终端CPE还在EE新闻发布会上亮相,心情又平复了一些……
旁观者的心情尚且如此,身处漩涡中心的华为公司面对怎样的压力,经社君带你一起走近华为、读懂华为!
01
重压之下,华为有定力
5月21日,一场媒体圆桌会议,让华为和任正非再次来到聚光灯下。
经社君看到,虽然面对重压,任正非面带微笑,自信、从容、坦诚。
谈及美国“实体名单”禁令对华为的影响,他沉着回答: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华为在全球的竞标仍在前进。当前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华为有能力继续为客户服务。“预计今年增长速度会减慢,但不会造成公司负增长或对产业发展带来伤害,华为的量产能力仍然很大。”
任正非表示,在芯片上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如果真的出现美国芯片完全不能供应的情况,对华为也不会构成困难。
如此举重若轻,有赖于华为人32年的奋斗、坚守、笃定。
5月22日,华为的微信公众号“心声社区”,刊发了一篇题目为《我们华为人》的文章,见证着华为人的执着和力量。
下班时已经10点半,大雨滂沱,买了一件雨衣套上径直在风雨中大步前行。耳机传来beyond的海阔天空,不免心中汹涌澎湃,双眼湿润!
不论公司面对怎样的困难,我相信,每个华为人都会坚定不移更加团结努力,我们是不会被打倒的!
——一位“终端女兵”
虽然现在很多人通宵达旦,但没人说累,战斗力也比平时强很多。我在公司14年了,对公司有绝对的信心。
时间在我们手上,不管一年、二年还是三年,通过所有华为人的努力,我们最终一定能领先世界。
——一名“供应链老员工”
02
华为的底气,来自不变的初心
在日前这场媒体圆桌会议上,芯片,是记者口中的高频词。2万字的实录全文,“芯片”就出现25次!
面对“芯片问题”,任正非说,“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事实上,早在2000年,任正非就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表达了研发芯片的决心。“在代表硬件进步水平的芯片方面,我们进行了长期的、巨大的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极大地提升了硬件水平,降低了系统成本,使华为的各项产品在国外产品的包围中,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创业至今,30多年时光荏苒,不变的初心,让华为人在逆境之中有足够的底气。
在人民日报的资料库中,20多年来有不少关于华为的报道,经社君精心整理,带您穿越时空,读懂华为一脉相承的初心。
创新:不创新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
2000年,任正非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就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
2015年,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任正非又直言:“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核心竞争力:向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2000年时,任正非说:“紧紧围绕核心网络技术的进步,投注全部力量。敢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也就是开始就把企业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
2016年,当被人民日报记者问及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危机感: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2001年时,任正非直言警人:“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2013年时,任正非支持无线产品线组建“蓝军”、挑战华为现行战略发展模式、力争“打败华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研发:卖不出去的研发成果等于浪费
2003年时,华为公司的研发人员曾收到过一份“特殊”的奖品———精心装裱好的各种发票。任正非此举,意在警示研发人员,“卖不出去的研发成果等于奢侈性浪费”。
2015年时,任正非提出,互联网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华为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同时,咬定研发不放松,在智能手机软硬件创新和品质打磨上下功夫。
高品质制造:“三低”会摧毁战略竞争力
2015年,任正非提出,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路线,可能摧毁中国20年之后的战略竞争力。
2017年,“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高质量。谁能打败华为?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搞个低质量,一下子就让我们栽了。”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强调,企业要瞄准高质量前进,要敢于投资,不以省钱为中心。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不忘初心,矢志创新,华为不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的吗? (来源:微信号 rmrbjjsh 本文编辑:朱隽、常钦、王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