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以来,绝大多数中国民众认同和支持政府采取的政策和行动,中国社会团结一致、人心凝聚,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战的韧性和能力的一部分。
但也有个别杂音噪声在网络和坊间出现。例如,有的称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之举,中国强硬反制毫无道理”。这一论调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美方宣称对华贸易逆差巨大,美国“吃亏”了,要维护其正当利益。但这一说法不符合事实。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中美双边贸易中,顺差在中国,利益在双方。美方“吃亏”、中方“占便宜”的论调完全站不住脚,所谓美方发起对华贸易战是“正当之举”更是无稽之谈。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美国在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情况的研究报告》,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实际情况是,按中方统计,2018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3233.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85.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2018年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4191.6亿美元,服务贸易(跨境模式)顺差405.3亿美元。根据中美两国商务部开展的联合研究,美方统计的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长期被高估,2015年被高估21%。按这一比例推算,2018年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只有2409亿美元,2018年美对华总体贸易逆差额应调减为约1536亿美元,仅为目前美方公布数据的37%。
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历史形成的,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产业竞争力看,贸易不平衡是双方发挥各自产业竞争优势的结果。二是从经济结构看,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需要进口大量消费品。美国只有采取宏观调控政策,量入为出,实现供需平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贸易逆差。三是从国际分工看,在国际分工梯度转移过程中,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过去日本、韩国等其他东亚经济体对美的贸易顺差。四是从贸易政策看,美国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涉及10大类约3100个物项,是导致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分析,如美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调整到对法国的水平,美对华贸易逆差可缩减三分之一。五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净额必须是逆差,否则美元无法流向世界、发挥全球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功能。
中美双边贸易中,顺差在中国,但利益在双方,美方“吃亏”论站不住脚。一是中国是美国重要出口市场,美对华出口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2019年5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中国市场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二是美方从中美贸易中获利丰厚,包括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的巨大获益,自华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得以维持较低的通胀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美民众实际购买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福利,销售等行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三是贸易逆差与经济、就业不存在必然联系。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研究显示,美国就业岗位流失的情况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就已出现。美国卡托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的原因在产业升级,与中美贸易不平衡没有直接关联。
美国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巨大。2017年,美企业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达2410亿美元,在华美资企业实际销售收入约7000亿美元,当年美对华销售收入合计94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对美累计各类投资达1558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18万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金融机构的收益约为326亿美元,三者合计,至2017年年底,美国自华获得的资金流入总额达1.37万亿美元。
数据最能说明事实。美国一些人不顾事实,声称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其实,他们的所谓“正当之举”不是基于国际规则的正当之举,而是以“美国优先”为前提的“正当之举”。其背后是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作祟,把中国在任何方面的获益都看成是美国的吃亏,把中国在任何领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都当作是对美国的“威胁”。只有将中国长期锁定在依附地位,压制于产业链中低端,而美国永据垄断,永保霸权,永享垄断利益,他们才觉得“公平”和“安全”。如果有人主张这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之举,中国强硬反制毫无道理”,无异于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站台张目。
中美经贸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两国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强互利合作的结果,如果仅是一方受益,一方“吃亏”,不可能走到今天。时至今日,对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理由的错误认知应该摒弃了。
(作者:徐风)
3411亿元!一季度全国减税“成绩单”出炉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申铖)记者23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随着今年首个季度申报“大征期”结束,一季度减税“成绩单”已经出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3411亿元。 “今年以来,全国税务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详细】
压减数千亿涉企收费举措细则将出 进一步压减涉企收费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密集展开调研,相关减费细则有望近期出台,将为企业减负数千亿元。与此同时,多个部门在陆续公示直属及相关单位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从国家部门到地方政府…【详细】
一季度股市大涨 证券私募基金规模不升反降 今年一季度A股涨势如虹,沪指涨幅将近24%,证券类基金收益出现了大幅增长。不过,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证券类私募却出现了不升反降的“奇怪”景象。 私募基金规模主要靠股权、创投类推动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私募行业平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