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老字号企业畅谈传承与创新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廖灿亮)今日,“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圆桌会议环节,嘉宾围绕如何推进老字号企业创新,进一步发扬光大老字号传统优秀文化,促进老字号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展开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北京民俗专家、“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负责人王金铭,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鹏,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森森,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旭,京东干货食品部总经理刘利振,吴裕泰高管团队成员、高级总监孟晓虹,天津杨柳青画社创研部主任李洁,荣宝斋非遗项目木版水印中心负责人李扬出席会议。
老字号能够历久弥新靠的是在匠心传承中创新发展。
孙鹏表示,一是要守住根基的创新,绝不能另起炉灶。比如北京稻香村提出要传承中华智慧,融现代精神,弘扬中国食品文化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要做符合规律的创新,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三是要对老字号进行系统的创新。比如北京稻香村每个月都会推出新产品,这些产品是基于顾客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做到真正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孟晓虹表示,吴裕泰在产品、营销模式以及品牌这三方面做了创新。吴裕泰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根据优质内容和运营,现在已有十余万高黏性的粉丝。
在新时期经济社会环境中,老字号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白森森认为,传承保护老字号的文化和精神是第一要务,比如华天梳理了关于华天旗下25家老字号品牌的20余万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且包括庆丰和鸿宾楼都有相应的博物馆。在创新方面,老字号企业应大胆拥抱智能化和数字化,并将老字号传承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程旭表示,内联升鞋业在新时期更多的与设计师、专业的设计机构进行合作,推出新的产品而新零售,通过快闪店、电子商务有效触达精准的目标受众,实现老字号品牌“年轻化”。
市场赋予老字号活力,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
李扬用“走得出去,回得来”七个字概括荣宝斋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他表示,荣宝斋建立国内首个技艺创始基地和技艺创始地和高等院校合作的第一个木版水印合作基地,同时邀请了包括《国宝档案》等很多节目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最后,对如何制色、如何雕版等工艺,荣宝斋始终把归零作为创新的动力。
而杨柳青画社则不断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创意。李洁表示,杨柳青画社2011年并推出了文创产品,包括20多种种类,200多项年画文创产品,让年画技艺进一步传播和传承。同时,年轻一代可以在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体验年画的制作工艺,真正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和视野。
王金铭在现场展示了“鲁班枕”与走方郎中用的医铃两件“老物件”,表示要把胡同百年文化史不断传播到年轻一代。
老字号不仅仅是一块招牌,更要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老字号企业应该以前倾式的姿态走向消费者。杨越明表示,要拥抱新时代的消费者,一是要认知的提升,二是情感黏度的提升,第三是行动力的促成。认知提升靠新奇感,情感黏度的提升需要有品味,比如北京稻香村二十四节气产品,透过传统文化的节气的元素,让普通老百姓和时光、空间产生了一种情感共鸣。行动力的促成则靠体验感,要让老字号非遗工艺的展陈环节变成了一个亲身体验的环节。
刘利振表示,京东电视平台拥有海量的交易数据,了解顾客消费习惯,包括口味、包装,对产品、物流、包装、规格等反馈,能够帮助老字号企业对产品研发、创新等提供数据支撑。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涂文、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旭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秩序研究部主任卢雁、北京市商务局流通发展处副处长王瑞芊、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波、北京市老字号协会副会长马宇泰、《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陈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北京民俗专家、“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负责人王金铭,老字号企业代表北京稻香村董事长兼总经理毕国才,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以及40余家媒体记者代表出席高峰论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