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一撇一捺看发展”大型主题调研采访系列

西安:“三个经济”打通丝路新通道

王静 王醒 孟哲 朱传戈 曹为鹏 雷浩 李浩
2019年12月01日13:0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集中展现我国中西部广阔腹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新变化,人民网启动“一撇一捺看发展”大型主题调研采访。

“一撇”即“胡焕庸线”,“一捺”即“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走访企业生产一线,充分展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成效和经验,全面反映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深刻揭示中国经济强劲韧性背后的改革密码。

“张骞凿空”通西域。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正以开拓经贸合作的“新思路”,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打造立体通道的“新丝路”。

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三个经济”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发挥综合交通重要枢纽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到“陆空联动”立体丝路通道和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三秦大地正不断激发“内连外畅”新活力,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积蓄加快发展新动力。

枢纽经济:激发内连外畅新活力

今年“十一”,在西安留学的贝克第一次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登上了直飞乌兹别克斯坦的飞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小长假。

西安直飞塔什干,只要5小时!贝克很兴奋:“此前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在其它地方中转,一般需要一天时间。”

9月27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西安至塔什干直飞航线,这条航线是我国西北地区首条直飞乌兹别克斯坦航线。截至目前,西安今年已新开通11条国际航线。

如今,西安航空运输网络日益完善,350条航线可通达160余个国内城市和66个国际城市,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35个城市,初步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网络格局,在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中的节点作用明显提升。

随着更多航线开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七个单日航班起降突破千次的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也已突破4000万人次。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大厅。人民视频 张豪摄

“西安机场全力围绕推进向西开放的大型国际枢纽、‘一带一路’的航空物流枢纽、西部地区国际级综合交通枢纽的‘三型枢纽’开展建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中华说。

马中华告诉记者,预计到2020年,机场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5万吨,世界机场排名进入前40位。

为适应机场客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按照规划设计和专家初步意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年飞机起降59.5万架次的目标进行设计。

西安,正全力打造新型航空港构成的综合交通大枢纽。高效便捷的航空网络,吸引了66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27个航空制造项目开始运营,一条“空中丝绸之路”正在搭建。

今年6月25日,首列“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安徽省蚌埠市出发,整列51车集装箱货物抵达西安后,再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分别发往欧洲和中亚。

“过去海运要40天,现在节省一半时间,每个货柜少花约3000元。”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说。

往返于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在缩短国内许多城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距离。“长安号”开行6年来,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线路从1条增加到10多条,列数从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4、5列,运送货物覆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采取“公转铁”“水转铁”等联程中转或合作开行的方式,促进货源向西安港集聚。

西安港与天津、青岛、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开行了陆海联运班列。“长安号”复兴陆上丝绸之路,陆海联运联结海上丝绸之路。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织线成网。

“‘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聚集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在这里集散分拨,其中超过七成的出口货物在这里集结走向欧洲和中亚,这里已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说。

门户经济:筑起对外开放新高地

奶粉、手提包、巧克力、水杯……今年4月8日,在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公共仓,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各种进口商品经查验后通关放行,完成陕西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的第一单,陕西从此全面实现跨境进口服务功能。

“空港新城是西北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能够为跨境电商业务创新创造便利条件。”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贺键说。

作为陕西省跨境电商最早启动进出口双向业务的试点区域,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港”“长安号”“洋货码头”和对外开放口岸等开放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构筑了完善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物流贸易链条,目前累计注册跨境电商企业超过300家,搭建起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

通过全方位立体丝路通道的加速构建,西安正重现“万商云集”景象:三星储存芯片等一批千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投运,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20个国家在西安设立签证中心;世界500强中的215家在西安投资或设立机构;去年西安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会;今年11月刚刚结束的进博会上,陕西实现招商引资合同42个,金额265.598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西安进出口总值达3303.87亿元,同比增长29.6%,高于全国19.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长31.1%,出口增长32.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西安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为2个第一,1个第二。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引擎和辐射源作用,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西安列为国家中心城市。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陕西地处中国大陆地理版图几何中心,位于国家南北、东西分界线的交汇处,周边与8个省区接壤,西安是距离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

这样的区位优势,也给西安本地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可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位于西安经济开发区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西安“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从事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通过20年的发展,隆基成长为世界单晶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新能源企业,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公司。

隆基生产车间内机器人在工作。人民网记者 王醒摄

在国内光伏发电并未成熟的时候,隆基绿能科技董事长钟宝申就已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助力非洲缺少电力地区的夜晚也能照耀在太阳能下……在美国,隆基已将单晶硅太阳能晶片的发电成本降至2美分/度,很多区域的发电成本低于火电,未来发展空间大有可期。

“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走出去’,走得长远。” 隆基股份副总裁李文学告诉记者:“隆基每年的科研投入比例都超过销售收入的5%,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亿元。在单晶硅新能源的生产和研发领域,隆基已经完全可以自主研发和生产。”

在李文学看来,企业首先要有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标国际上领先的企业,不断地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完成超越。

流动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7月22日,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西安高新区第一家、陕西第二家科创板上市的公司。

铂力特生产车间内3D打印机在工作。人民视频 张豪摄

初冬时分,记者来到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3D打印机忙碌不停,车间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铂力特副总经理杨东辉说:“企业要做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做好研发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满足客户源源不断的需求。”

在公司的展示厅,从3D打印口腔支架到航空机翼,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详细说明了金属3D打印在航天、航空、医疗、汽车,以及模具、文创产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西安高新区,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畅通融合、充分涌流,是陕西大力发展流动经济的缩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构筑新高地中汇聚发展要素,陕西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动能加速成长。2018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光纤、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70%、51.3%、36.9%、19.4%。

西安是大自然赋予西北的盆地,也是西北开放发展的高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陕西的战略性投资和布局,使西安拥有了北方第二的强大高等教育人才储备。在西安调研采访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陕西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高校人才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人民网记者 朱传戈摄

谈起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党委书记张迈曾脸上发着光。他站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大楼上,指着48栋单体都超过10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说:“这里要建成中国西北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科创中心,国家、陕西省和学校对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聚集规划都是3万人。从航空发动机、新材料、生物医学到空天力学,都在瞄准世界的前沿。”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袁钢明长期从事陕西省的经济发展研究,他认为西安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这立足于两个点,一是高校并进,另一个是军工企业推进”。

10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格外关注人才问题,西安交大毕业生近几年留在西部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接近一半。过去人才流动有“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现在西部也在搭筑“引凤”高楼。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动A73班刘云帆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63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7万名毕业生,其中近一半留在西部奋斗。作为交大学子,今天更应该秉承知识分子的才干与家国情怀,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建设西北的伟大使命。

大力促进流动经济发展,西安将重点聚焦于“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户籍准入政策再次放宽,本科学历以上,不受年龄限制就可以落户西安。通过户籍新政,陕西首度实现了百万外来人口落户“长安”。

“人才流动正给区域发展带来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说,“过去是人才跟着项目走,而现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跟着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产力。”

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西安发展“三个经济”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中央和省上政策支持等重大机遇,在交通、区位、产业、文化、科教、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要抢抓机遇、用好基础,做强枢纽优势,强化门户功能,促进要素充分流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西安迸发出的高质量发展活力,令人刮目相看。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底蕴,更有当代陕西人的宏大气魄和奋发精神。 

(责编:王醒、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