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山西:看“示范区”如何为转型综改先行探路

马立明 常慧忠
2019年12月07日10:24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山西:看“示范区”如何为转型综改先行探路

  隆冬未至,黄土高原已寒气逼人。作为山西省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横跨太原、晋中两市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却春潮涌动,处处是抓项目、谋改革、促转型的火热场景。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转型综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山西的一块金字招牌。12月2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履新后首站调研就来到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对深化转型综改再动员、再部署、再提速,向全省发出“要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

  成立两年多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对表”中央,对标先进,对接国际,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改革创新举措,在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引领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起专业化的政策支撑体系

  去年6月份,在美国、加拿大合伙创办有多家公司的49岁云计算专家任亚敏回乡创业,入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科技创新孵化基地。问及何故?答曰:看好这片热土。

  一年多来,带着好项目,材料专家、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桑涛来了;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数据标注项目基地员工从1000多人翻了番;而扎根开发区10年的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则正着手打造百亿产业联盟……

  在持续高速发展中,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76亿元,增长1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22亿元,同比增长45.54%。

  如磁石般吸引得项目、人才、资金纷至沓来,正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发展理念取得的成果。2年多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搭建了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体系,并在先行先试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操作规程”再到“实现模式”完整的三层结构体系。

  顶层设计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自上而下搭建了思想、理论、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1+3+26”“四梁八柱”。

  “1”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是指山西省出台的《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关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关于落实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若干意见》;“26”就是示范区在“1”的指引下,在“3”的框架内,“对表”中央,对标先进,对接国际,制定并完善的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的26项政策制度。

  同时,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还明确了保障政策实施的操作规程,制定、完善了《普惠类政策兑现清单》《新兴产业培育实施方案》《“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规定》《扶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方案》《企业投资项目过渡办公及生产用房扶持管理办法》《人才用房实施细则》等系列操作细则,在不断修订完善中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可操作性。

  为保证政策扶持精准、可控、廉洁,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将所有政策整合规范为三大类,创造了确保政策落实的实现模式。普惠类,包括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补贴、上市奖励、知识产权奖励等78项。只要达到标准条件,就给予扶持。培育类,企业自愿申报,达到申报的发展目标后,从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人才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精准量化扶持。协议类,对重点项目从“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及生产过渡用房等方面给予扶持。只要完成承诺,就按协议约定给予资助。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窗受理、一网审核”兑现模式,三类政策的申报、公示、审核、拨款等全部在网上办理,消除了“肠梗阻”,解决了政策兑现难、兑现慢的问题,实现了政策兑现公开便捷规范廉洁。自运行以来,该区已兑现各类扶持资金8.2亿元。

  营造“六最”环境,形成标准化服务企业体系

  办事不求人、不见人、不用纸,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对全省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六最”营商环境的又一生动实践。

  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把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从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建立了一套权力规范公开高效廉洁运行的机制,搭建了为企业深层次服务体系。

  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事权体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将省、市政府赋予的1184项行政管理权进行精简,对保留的798项制定了事权清单和运行流程图、风险防控图、办事指南。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所有行政审批权由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日常监管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行政执法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负责,形成集中审批、分类监管、综合执法、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权责体系。

  建立“一条龙”服务企业组织机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对机构职能进行了大部制、扁平化整体重塑。管委会由原来的6个减为1个;内设机构由52个减为12个;事业单位由79个减为29个;领导班子成员由34名减为8名,人员编制压减了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机构职能,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了由“权力型结构”向“服务型结构”转变。

  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中又一叫响全国的亮点。

  实施一个大厅管服务。将企业登记、行政审批、政策兑现、税务办理、市场监管、咨询中介等9大类246项服务全部集中到政务大厅。建立了咨询导办制度,组建了专门导办队伍,面对面提供咨询引导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截至2019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30.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由行政审批局一颗行政审批专用章取代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26颗印章。今年上半年,又实施了“一颗电子印章管审批”,撤销所有审批窗口,取消政务服务审批事项纸质申报材料,企业办理业务全部在网上进行,做到了“不见面审批”。

  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将原来的12支执法队伍整合为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原住建、城管、规划、安监、人社、房管、市容、林业、防震等9个行业领域的338项行政执法权。企业平均每季度接受各类检查由以前的20多次减少为不超过1次。

  同时,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还打造了咨询中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成果交易、金融、人力资源等一系列深度服务企业平台。

  通过开通运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2-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审批、验收压缩至33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效率真正走在了企业前面。

  实施创新驱动,搭建起精准化的创新框架体系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转型”是山西标志性的主题词,是必须全力破解的首要命题。而“创新”,则无疑是决定山西转型发展成效的关键词。

  自成立以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就精准对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与山西转型发展的契合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特色产业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根据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引进建设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山西格盟中美清洁能源研发中心等20余家高端创新平台。目前,该区正对标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快组建示范区先进应用技术研究院,统筹管理运营公共创新平台。

  以“智创城”双创中心为引领,辐射带动全省构建双创全产业链。建立了双创平台公司,统一监管兑现双创基地政策;启动了与C9高校战略合作,正在大力推动锦波生物医药公司与清华大学、三合盛节能环保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智杰软件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研发合作……

  为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创新发展,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设立了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3支引导基金及6支子基金。目前,已累计撬动社会资金6.7亿元,对区内10余家企业投资9.8亿元。

  同时,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办法》,由区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市场化支持资金,用于支持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基金投资方面,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1亿元,注入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成果转化项目,基金投资金额依据合同执行。股权投资方面,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1.5亿元项目资本金委托示范区平台公司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项目给予投资支持。贷款贴息方面,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试项目的贷款贴息。贴息利率不超过当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贴息不超过2年。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还建立了投融资损失风险补偿机制,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支5000万元,用于弥补基金、股权投资、银行损益等投融资机构对示范区企业中试和产业化项目支持发生的资金损失。引进了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经贸摩擦预警中心等商事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服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两年多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138个,计划总投资约2300亿元,是整合前5年总和的5倍。初步搭建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及食品、新材料及加工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架构。

  我们相信,在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引领下,山西省转型综改的金光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编:胡挹工、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