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百企复工快速调查系列报告:

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中国劳动学会农民工发展(复工)课题组
2020年03月12日18:03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中小微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我国中小微企业更是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为了及时了解疫情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中国劳动学会和新华社新华信用联合开展“百企农民工复工与防疫防控快速调查”,对涉及18个行业的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快速调查,从多角度分析疫情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建议。

复工率低成中小微企业普遍现象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46.96%)选择在3月或3月后复工。在样本企业中,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行业共28家、13家已复工,占46.43%;制造业共71家,31家制造业已复工,占43.66%;农、林、牧、渔行业共16家企业,9家已复工,占56.25%。

虽然企业陆续开始复工,但复工率并不理想。

样本调查中,复工率达到6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共38家,占比19.34%;复工率在40%-60%的共18家,占比8.84%,而其他企业多数复工率在20%以下。

调查显示,企业复工率较低是由于面临着不具备政府规定的复工条件、缺乏防疫物资、回企员工需隔离14天以及道路社区封闭等困难。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网上复工率也并不理想,网上复工率大部分集中在10%-20%,共有46家企业,占比23%。网上办公率较低是由于中小微企业很多是依靠线下人流的行业,仅少部分问题可线上解决,而更多问题需要进行线下对接。

中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这次前所未有的的疫情带来大部分生产经营停顿、市场迅速下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均受到影响,不同类型企业有不一样的影响。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餐饮酒店、文化旅游、水果零售等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依托大商场、超市、广场和专业市场等综合商业设施兴办的小店小铺受损也较为严重。

家政企业往年春节后开业经营现在延后,使部分员工和客户出现双流失。制造企业多数为大企业配套零部件生产,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工的延迟,同时还有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等因素,使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销售雪上加霜。

此外,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

例如建筑建材业中小微企业多是建筑分包商和建材市场专业经商户,受疫情冲击外地员工复工延后,工程项目多是春节前定的,损失相对较少。工匠经营户中受冲击程度不同,有名师创办的复工较快,品牌效应下订单较多,一般经营户订单减少,用工也相应少。县域经济中就地就近兴办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员工多来自临近县市乡村,除了市场需求有下降和放假推迟复工外有影响,损失不大,复工较快。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共有50.28%的企业认为疫情影响下经营处于停顿状态,但这是短期的,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也能尽快恢复正常。44.20%的企业认为疫情影响较大,主要是餐饮酒店业,短期难以恢复到春节前的正常经营水平。

除了复工率较低,疫情还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中小微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疫情的冲击,市场受到重创后要恢复业务,同时也要支付公司运营的成本,这直接导致许多公司入不敷出。

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有20.44%的企业表示,在复工后会采取减少用工量的措施;40.88%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增加灵活用工比例,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7.18%的企业选择在复工后降低工资;同时,也有50.28%的企业表示他们会照常用工,报团取暖先恢复经营。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中小企业通过积极捕捉市场新机遇,创新发展,从而渡过难关。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也带来意想不到的防疫防控物资和服务需求,针对口罩量需求量急增,一下冒出上百个口罩生产小企业,富士康工业富联自办口罩机生产,月产量达二十台,带动东莞兴办起一批口罩生产小企业。

新发地农民工企业家张志强经营水果十多年,疫情冲击下批发零售额下降80%,看到居家生活迅速增多,就快速兴办起新鲜净菜分装组合加工厂,以新鲜、价实、快送的新优势,迅速开拓上千家新用户。

企业复工防疫机制仍需完善

调查显示,对企业复工后外地返程人员工作安排的问题,85.64%的企业对外地返程人员采取自调(员工自己调整)的方式;8.84%的人采取外租(企业统一为员工租隔离场所)的方式;但仍有5.52%的并未采取任何隔离方式。

防疫物资准备不够充分,为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对于防疫物资有所准备,但是明显有准备不足的情况,这都是提高复工率的一大障碍。

在调查中,仅有35.36%的企业表示在已经有了疫情发生后的一系列预案,其中大多是购买防护物资、推迟上班时间以及劝导员工作好个人防护、做好居家隔离等方法,并未形成系统的复工复业及疫情防控方案。

企业复工需审批或者备案成了中小微企业复工的一个障碍。

调查显示,有82.87%的企业表示当地政府要求经审批或者备案才能复工,但面临着审批时间较长,程序较为繁琐的问题。同时,也有12.71%企业表示当地政府未要求经审批或者备案也可以进行复工。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即使能够复工维持经营,但由于疫情带来的诸如防疫资源、物流、生产资料涨价、贷款利息上涨等因素,均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调查反映中小微企业复工面临突出的困难分别是:防疫新增成本(40.33%)、缺少口罩等战略物资(32.04%)、资金短缺(24.86%)、找不到足够员工(20.99%)。

在行业价值链中,疫情给上下游企业带来的冲击,也会传导到企业的采购、运输、生产与销售链条上。

调查显示,面临上游企业不开工导致原材料供货短缺或不及时的企业占比26.52%;面临下游企业不开工导致销售困难的企业占比23.20%。

加大“量身定制”政策扶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捕捉市场新机遇灵敏度高的特点,有船小好掉头的韧性。

在疫情面前,怎样激活受损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使其渡过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政策,国家与地区已不断出台暖企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经营者活力,克难而进,给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一个缓冲期,以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提高复工复产率,发挥稳就业蓄水池作用和稳经济毛细血管功能,中国劳动学会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制定援助中小微企业抗疫情冲击促进复工一揽子援助计划。集合应对冲击中采取的财政、金融、劳动等扶持政策,细化成适合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精准施策,增强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冲击的信心。通过财税减免、减缓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费、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金、技能培训补贴等给予最大限度扶持,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减少裁员、减少降薪、稳定就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运输、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四大类困难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援助。

同时,必须将重点放在恢复产业链上,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推动产业体系的复苏。

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扶持力度,将银行对企业的“放水”转化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管灌滴灌”。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降低担保费率,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免收或降低担保费;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

三是特殊时期研究特殊办法,研究改组国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或成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各地城市合作银行、农业合作银行不忘初心,为中小企业服务乃至转成地方中小企业银行,国家对中小企业银行给予国际通行的资金利率支持和中国特殊的信货政策支持,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贷款难利息高的顽症。

四是县(区)中小微企业复工报备与协调安排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同步进行,有效解决规模以下中小微企业难购防疫物资问题,能复尽复、能供则供、互促共进。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中小微企业防疫防控指南,服务上门,提供有保障的防疫物资保障。

五是在特大城市、大城市等中小企业集中度高的地方,鼓励采用公租房、廉租房、遴选防疫措施到位的楼宇或快速建设"方舱宿区"、"方舱家园”,解决分散返城隔离到相对集中防控,依规配置防疫防控物资和专业人员指导服务,让返程务工劳动者享受到城市周密细致暖心的公共卫生防疫服务。

六是普遍实施国有企业、公用租房费用减半,指导民营租房企业费用协商减半,水、电、气等各种费用协商给予最大限度减免,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共促复产。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中可试行特殊工时制,报人社部门备案,鼓励弹性就业,以灵活用工机制助力企业灵活经营。

七是针对当前特殊时期劳动关系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做好风险防范,稳定就业。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带来严重冲击,不少企业疫情期间采用了“共享用工”方式,但劳务关系的认定、工伤医疗问题的处理也带来不确定性。要高度重视复工复产后的劳动争议问题激增,发挥人社部门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引导企业与职工报团取暖,共渡难关,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八是扶持小店小铺小厂经济,恢复和拓展经营,研究年营业收入一百万元以下小店小铺小厂免征三年税收的特殊扶持政策,让小店小铺小厂活起来,就业和收入多起来。此外,大力扶持防疫中的中微企业出的新业态、新消费、新零售,将创业创新的小额货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落突到位"接地气"、见效受益"冒热气"。

与此同时,要及时总结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中创造出的新鲜经验。深入研究中小微企业升级发展新的需求,为疫情结束后将行之有效的阶段性特殊政策上升成振兴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政策进行大胆探索。

(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 课题组成员:陈玉杰、李晓曼)    

(责编:栗翘楚、孙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