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我国能够从容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异动

2020年04月16日08:50 | 来源:光明网
小字号

最近一个时期,部分国家因担心国内市场供应不足而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疫情防控导致粮食出口物流受阻,叠加干旱、虫灾等因素,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异动,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我国部分消费者担忧。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可以认为目前全球粮食市场异动尚未对我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如果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粮食市场异动升级,我国也有能力从容应对。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异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步入长期增长通道,特别是2015年以来连续5年超过65000万吨,2019年达到66384万吨的峰值,比2003年提高23314万吨。这次粮食生产增长期,持续时间之长、增长幅度之大、产量稳定性之高,历史罕见。我国稻谷和小麦已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库存逐年增加。玉米虽然连续两年产不足需,但因前些年积累了大量库存,目前也能维持市场供需平衡。

我国主粮进口以品种调剂为主,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异动提供了宽松的选择空间。2019年我国进口了1792万吨谷物,其中包括255万吨大米、349万吨小麦、479万吨玉米。看起来量不小,但与我国三大主粮的产量相比就微不足道了。2019年进口量相当于产量的比率,大米仅为1.7%,小麦仅为2.6%,玉米仅为1.8%,少量进口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尤其要看到,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受阻的主要是大米等品种,这些品种恰恰是我国目前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库存充足的品种,也是我国进口依存度较低的品种。部分国家控制出口对我国市场供应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完全没有必要担忧,更没有必要恐慌性囤货。

我国多元化食物生产结构,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异动提供了巨大的回旋余地。衡量粮食安全与否,不仅要看吃米、吃面能否得到保障,而且收入水平提高后,更要看肉蛋奶、蔬菜、水果需求能否得到保障。我国已具备强大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除了粮食以外,2019年我国还生产了7649万吨猪牛羊禽肉、3309万吨禽蛋、3201万吨牛奶、6450万吨水产品,以及3495万吨油料、12204万吨糖料。我国常年水果产量达到250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70000万吨。这么巨大的产能,为保障14亿中国人的食物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国主要进口产品供应链基本正常,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异动提供了较好支撑。1995年我国大豆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后,大豆进口步入长期持续快速增长通道,不少人对此很担忧。必须看到,我国大量进口大豆,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油吃得多了,肉蛋奶吃得多了,需要进口大豆压榨后提供豆油满足居民日常消费、提供豆粕用作饲料。这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国内城乡居民的改善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内土地等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当然,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全球市场异动影响的概率越大。2019年我国进口8851万吨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3%左右。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2019年这两个国家分别占我国大豆进口的65%和19%。目前这两个国家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但对我国的大豆出口贸易通道基本正常,全球大豆市场也保持基本稳定。

在当前复杂局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于抓好国内粮食生产,关键在于调动农民和主产区积极性。从种粮农民来看,要保持其种粮积极性,必须使其获得基本收益。为此,要推进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生产性服务业,摊薄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便利度;调整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合理确定收购量、确保“黄箱”支持量不超标的前提下,稳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提高风险损失补偿力度;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生产,通过产销对接、品牌推广等途径实现优质优价。从主产区来看,要保持其抓粮积极性,必须使其获得足够利益激励。为此,要用好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制度,提高粮食在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中的权重,缓解其财力紧张局面;用好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制度,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发挥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激励效应,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叶兴庆,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责编:杨曦、孙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