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深圳为新时代的中国担负先行探路任务

张占斌
2020年08月18日08:13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为新时代的中国担负先行探路任务

为了担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深圳应当在五个方面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三是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文明城市;四是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五是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8月18日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眺望南国,遥祝深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间走过弯路,曾较长时间在低收入里徘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确实困扰着我们。广东宝安县隔深圳河相望的香港,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跃升为亚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香港的繁荣富裕与宝安的贫穷落后形成强烈反差。据《广东改革开放史》记载,1966-1978年,香港农民人均收入从1600港元(折合人民币448元)增至13600港元(折合人民币4365元),年均增长80%,而同期宝安人均收入从108元增至134元,年均增长仅2%,两者的收入比从4∶1扩大到32∶1,巨大的经济落差导致广东珠三角等地出现了“逃港潮”。当时流行的民谣说:“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70年代末,全党和整个国家都希望国家有一个新的变化。邓小平呼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深圳经济特区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起来,40年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长壮大提供了一个真实样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了极大的尊严荣誉,也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增加了底气。

第一,深圳为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勇敢先行探路居功至伟。时代走到了关键时刻,深圳踏上了历史舞台。1977年11月,邓小平到广东考察,敏锐地注意到了发生在深圳的逃港事件,他明确提出:“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了。”他谈到了问题的症结:“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政策问题。政策不对头,是个关键。这也是个全国性的问题。”1978年7月,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到宝安等地调研逃港潮问题,也深刻感受到原因在于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思想和体制的束缚以及政策的僵化。当时广东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坦承“人民生活欠账不少”。在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等领导的大力推动下,“杀开一条血路建特区”。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约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化特大城市,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达到2.69万亿元,近年已经超过了香港。人均国民收入排名第一,约20万元。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上是能够长出现代化特大型城市的,特区姓“社”不姓“资”,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摆脱贫穷,还能够富起来、将来也能够强起来。诚如邓小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二,深圳为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创下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当时,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经过慎重考虑,向中央汇报,向邓小平汇报,强烈希望给广东特别是深圳特殊的政策。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习仲勋等的努力争取下,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开启了“春天的故事”。40多年来深圳经历了各种争论、各种风雨,但深圳克服困难、顶住压力,一直坚持着改革开放不动摇,一直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成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看准的事情就坚持,深圳坚定捍卫改革开放路线,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邓小平晚年到深圳视察,就表达了对深圳这方面的赞许。习仲勋晚年一直住在深圳,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回忆他曾去看望习仲勋时说:“有您坐镇深圳,我们深圳改革开放就有了力量,有了主心骨。”

第三,深圳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树立了时代标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深圳能够迅速崛起,归功于坚持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深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深圳奇迹——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书中特别强调“市场机制+民营经济”的发展格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深圳经济成功的最根本的制度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以来,许多经济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些方向不断展开、不断突破的,特别是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审批制度改革和大部门机构改革,完善公共服务创新,为市场创造了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使深圳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了60%,基本上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正是这样的体制先行先试优势,使深圳汇聚天下英才、搭建创造平台,唱出时代大戏。

第四,深圳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弥足珍贵。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啊,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应当说这是对深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突破传统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讨改革创新新路,敢于突破阻碍改革开放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能够创造性地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对工作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邓小平也讲过: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深圳奇迹”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深圳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践行者。

二、深圳担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

深圳长大了,进入壮年了,有着光荣与梦想的深圳,不愿沦为“平庸的城市”,希望继续前行。2019年8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个文件中,为深圳进行了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中央给深圳的定位,应当说非常高远,五个方面要求甚高、标准甚严,寄予厚望。

有了定位,也明确了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展望深圳的未来,非常鼓舞人心。

为了担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深圳应当在五个方面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三是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文明城市;四是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五是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率先,要认真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创立40年的经验启示,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偏离,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创新精神不懈怠,努力为建设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担负起“探路先锋”的重任,并成为成功样板,使深圳经验具有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

三、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深圳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之建议

我们在充分肯定深圳过去40年中所创造出的历史业绩和经验启示的同时,从中也能看到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和短板对于做好未来工作,实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责任,应当说非常重要。在过去的探索中,由于复杂的原因,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完全到位,比如过去有些改革仍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配套性,民主法治、社会文明建设与经济高速增长不够协调;民生社会领域的建设和改革仍然滞后,共建、共享、包容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未来深圳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继续发挥深圳作为国家级高科技创业区的领头羊作用,大力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为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和提高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深圳没有名牌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研究机构,甚至曾经还有过“文化沙漠”的批评意见。但是在改革开放中,都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主编的《深圳奇迹》对许多产业的发展奥秘进行了揭示。深圳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城市,有人说“深圳是中国硅谷”。在深圳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世界知名企业,涌现出了一批中国平安、招商、万科、恒大等领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鉴于疫情冲击带来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受到一定挑战和威胁,为了防止出现断链受阻,必须聚焦补链、稳链、强链,精准解决痛点和难点,进一步瞄准“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向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攀升,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特别需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的发源地,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提高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为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助力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合作交流作出新的贡献。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棋局,也是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挑战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将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深圳有基础、有能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并成为经济制度和国际规制的探索者,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引擎,同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位,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循环发展,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的脱钩,对整个国家实现双循环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在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创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方面要走在前列。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创新制度供给。特别要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近些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下大功夫来推进“放管服”改革,得到了世界银行的高度评价。打造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深圳有好的营商环境基础,这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发力配合的结果,服务型政府的贡献也值得充分肯定。深圳要发挥优势,深化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精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把打造世界最优营商环境作为追求的目标,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更好地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推动共享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在完善超大型城市和谐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作出新的突破。新发展理念强调了共享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特别需要统筹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把效率和公平掌控得更好。深圳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政府收入增长的速度,收入分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几百万低收入市民的生活还不富裕,特别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和制度体系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大量深圳非户籍常住人口被隔离在社会保障网之外。面对住房保障严重缺失而导致的高房价高租金,工薪阶层压力山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教育不公平不均衡,还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特别值得注重的是非户籍常住市民成为深圳公平共享包容发展的弱势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应当高度重视解决。下一步在共享发展方面,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应当说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和作为,也有更大的空间,这也应当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一个重点。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