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2020年财经专题>>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从“追赶”到“引领” 中广核走出特区“逆袭”之路

2020年08月19日10:08 | 来源:深圳新闻网
小字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14日讯(见习记者李日成)8月13日,“中广核与特区40年同成长”媒体采访活动举办,深圳媒体采访团走进了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旗下的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广核设计院和中广核安全实验室,了解中广核如何从深圳走向世界,从“追赶”到“引领”,走出不同凡响的“逆袭”之路。

1979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也在圈里点了一个“点”。这个圈,是深圳经济特区;这个“点”,是大亚湾核电站;这位老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这样,大亚湾核电站作为中广核的起点,在改革的春风中,和深圳经济特区共孕育,同成长。40年间,中广核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

大亚湾核电湾模型

“借钱买鸡,买鸡生蛋”,成就“零资本裂变”奇迹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项目,大亚湾核电站的建立秉承了特区“敢闯敢干”的精神。在“中广核与特区40年同成长”的媒体座谈会上,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常启能介绍到,建造大亚湾核电站所需要的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而在1978年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仅只有1.67亿美元,为解决最为困扰的资金问题,大亚湾核电站采用“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模式——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建成后将电卖至香港换取外汇。该模式杀出了一条解决我国核电站起步建设资金和外汇问题的“血路”,这种模式也被人形象的称为“借钱买鸡,养鸡生蛋,卖蛋还钱,还有钱花”,该模式打破了我国重大项目的投资模式,成就了“零资本裂变”的奇迹,为中国核电种下了一颗高技术起点的“种子”。

从“追赶”到“引领”,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

经过近7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5月这正式建成投产。“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99%的建造材料来自国外。当时在外方要求下,大到核电设备,小到一颗螺丝,一包水泥,都要从外国进口,且核电站运营初期,多个核心岗位均由外方人员任职。在艰难的起步条件下,大亚湾核电人以深圳特区的国际视野,努力追赶,历经风雨,在1997年提前两年由中方接任厂长,并开创了中国核电的发展新模式。”常启能介绍到。

核电机组设备模型图

历时40余载努力,中广核成功实现了核电设备及技术的国产化,在技术国产化上得到了巨大突破。从最开始大亚湾核电站1%的国产化,到岭澳一期核电站的30%、岭澳二期核电站的64%,再到现如今“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接近90%,中国核电产业经过连续30年不间断的发展,已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核电产业集群之一。中广核也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道路,成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并成功出口“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和英方签订相关协议,成为中英合作的旗舰项目,让中国自主的核电技术走向世界。

制造安全绿色能源,创造多项世界记录

截至2020年8月13日,岭澳一期1号核电机组实现连续安全运行5151天,在全球64台同类型机组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法国机组领先15个月时间。在世界核电领域权威评比——法国电力集团安全业绩挑战赛中,截至2019年,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冠军数增加到39项,占该项赛事冠军总数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获得冠军最多的参赛核电基地桂冠。

中广核核电设备训练基地

超长时间安全运行的背后,是无数核电工匠的日夜坚守。“核电站运行需要24小时有人看守,采用的是轮班倒制度,每次工作八小时。核电站内的工作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并且需要全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每次工作前两小时我就不喝水,只吃一些干的食品,让身体在工作前保持最好的状态,日复一日。”工龄长达26年的中广核运营公司燃料高级操作师乔素凯介绍到。

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背后,是绿色清洁能源的稳定供给。截至目前,中广核正源源不断为地方贡献清洁而稳定电力能源。“以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年均上网电量450亿千瓦时计算,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大亚湾核电基地每年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近10万公顷森林。”常启能介绍到。2019年度,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453.45亿千瓦时。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商运25年来,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7551.92亿千瓦时,其中对港供电累计达3663.37亿千瓦时,占香港用电量的四分之一。经过40年发展,中广核清洁电力装机规模已超过5800万千瓦,其中在运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714万千瓦。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