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反避税”四十年:与跨国企业共舞
2000年7月20日, 深圳市税务部门与某知名企业召开转让定价调整论证会。
反避税是税收中貌似神秘高冷、实则专业前沿的一个领域。深圳是反避税的“发源地”:1987年国内首次反避税立法、1988年国内首次正式反避税调查、2005年协助国家税务总局开创国内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先河,都是从深圳起步和完成的。
一部反避税史,也就是一支税务部门与跨国企业的“协奏曲”,其间的节奏或激越或平缓,或高昂或徘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从蛇口出发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过南海海岸,“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了蛇口工业区醒目的口号,曾经的边陲小镇车水马龙,工厂里机器轰鸣不停,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那时候去蛇口还叫做出差,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很多地方都是泥土路,去一趟蛇口当天还无法来回,要在当地住一晚。”深圳市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副局长吴叶祥在回忆自己参与的第一个反避税案件时如是说。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特区发展景象背后,深圳税务干部们留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深圳投资的外资企业蓬勃发展,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可是在年终汇算清缴时,有些企业缴纳的税款却远低于预期,甚至有部分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税务人员发现,这一现象在“两头在外”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深圳税务在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大胆地走上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反避税探索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87年,深圳税务借鉴国际反避税经验,邀请全国税务专家多次论证后,提请市政府制定了深府〔1987〕464号文,这部《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与关联公司交易业务税务管理的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次就反避税予以立法。该办法随后被财政部税务总局以〔87〕财税外字第376号予以转发推行至全国。
1988年,蛇口一家外资电机企业进入了税务干部的视线,该企业规模大、产量高、市场口碑好,净利润却连年严重偏低,具有典型的避税嫌疑。此外,该企业知名度高,案例一旦成功取得突破,将具备相当的示范与震慑效应。
但由于缺乏先例,相关法律仍不完善,企业难以理解,所以对调查工作的配合度非常低,对于税务人员要求提供的再售价相关资料,企业只提供部分片面数据,而对于要求提供的采购资料,企业却提供了整整一个集装箱的文件。
当时的税务人员大多是“懂税务的不会外语、会外语的不懂税务”,面对大量的经营资料,调查人员分工协作,边查边学、边学边试,利用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学习业务知识和外语知识,有的在吃饭时和走路时都在讨论案件细节,有的沉迷于案件分析忘记下班的时间,还有的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各企业厂房开展同行业调研……通过加班加点对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筛选出各类交易的材料进价、货物售价、交易量等经营数据,梳理出财务比率、可比数据、行业特点等信息;通过研究国际案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调查人员终于找到成本和利润这一突破口,经过反复测算和多轮谈判,最终选用“成本加成法”,成功完成国内第一个反避税调查调整案例,实现中国反避税零的突破。
在税务总局在湖北襄樊召开的沿海14城市反避税工作会议中,深圳税务就此全国首例调查案件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汇报,自此,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反避税调查实践与探索。
深圳反避税首例调查案件的实践探索历程,契合和诠释了深圳特区“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形成经验——推广全国”的开拓精神。
从“我”到“我和你”
2002年,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深圳市引起了极大关注,文章对深圳人才外流、企业外流、如何保持经济特区的发展优势予以分析,成为深圳人热议的话题。深圳反避税人顺应时代发展,将反避税工作内容从传统的案件调查拓展到案件调查与服务并重。
如何在反避税领域切实做好纳税服务?这要求反避税工作从单一的国家利益视角转变为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双重视角,深圳反避税人将目光转向了双边预约定价。
调查案件之后,企业可能遇到双重征税问题,被母公司所在地税务部门和中国税务部门双重征税,增加了额外税负。
而双边预约定价安排可以起到为跨国企业消除双重征税的作用。双边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两国税务主管当局与企业通过谈判,就企业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达成一致,为其未来多个年度的经营提供税收确定性,有效避免双重征税。
双边预约定价安排的谈签对促进国际经贸往来,保护和扩大跨国贸易和投资,避免跨国纳税人双重征税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时双边预约定价已经是国际上通行的消除双重征税的做法,但在我国却是一片空白。随着反避税调查的深入,外资企业对于预约定价安排的需求日渐显现,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深圳市税务局协助国家税务总局率先启动双边预约定价工作。
第一次探索预约定价安排,大家都保持高度的谨慎,没有国内现成经验,就反复研究国际惯例,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可行性研究,就D企业的预约定价与其母公司所在国税务机关开展了多轮磋商,于2005年4月19日正式签署了我国首例双边预约定价协议。
这一工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各大知名媒体纷纷报道,其他国家主管税务当局获得了这一消息后,向在华投资的部分大企业提出了利用双边预约定价方式解决转让定价问题、避免双重征税的建议。一些在华投资的世界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向国家税务总局和境外相关税务局咨询并签署预约定价协议。这次协议的签订被称作“中国国际税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反避税工作实现了从“我”到“我和你”的跨越。
从“对手”到“伙伴”
2004年,一家生产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外资企业销量连年增加,但利润率却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引起了深圳市税务局的注意。
税务人员很快发现了该企业的避税疑点,随即对其展开调查。开始的时候,该企业对调查工作抱着抵触的态度,调查人员多次与企业负责人谈话,通过摆法律依据、讲发展形势,成功说服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经过清查和核对,顺利找到企业利润转移的确凿证据,查补税款近亿元。
迫于双重征税的压力,该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在听了深圳市税务局做的政策介绍后,便主动向中国税务部门提出相应调整的相互磋商申请。深圳市税务局协助国家税务总局,与该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税务机关展开多轮磋商,成功为企业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尝到“甜头”的企业终于意识到,税务部门不是他们的死对头,而是为自己的发展保驾护航的好伙伴。2012年,该企业进一步提出签订预约定价安排,有效提高了税收确定性,稳定在华经营的业绩预期。
现在,这家外资企业保持着良性、持续的发展,他们不再谈“反避税”色变,不再把反避税工作者拒之门外,而是把他们当作可靠的朋友,对我国税收规则的遵从度和对税收权益的认同度大大提升。
40年沧海桑田,时代巨变,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反避税承载了特区发展的历史积淀,有着独特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2018年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挂牌成立,作为全国仅有的三家反避税专业机构,第四分局坚持“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的反避税工作格局,打造了涵盖6大语种的高端外语人才队伍和高质量反避税专业人才队伍,始终重视从税收角度服务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目前有400多家日本企业进驻深圳,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很多企业长期在深圳开展业务,由于整体的法律制度的不同和语言的问题等原因,很难把握税务关系的动向,今天的研讨会对日本企业来说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今后能与深圳市政府有密切的交流。”广州日本总领事馆的大圣寺利幸先生在2018年深圳市税务局举办的日资企业税收政策宣讲会上对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税务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现在,当年因为反避税与深圳税务结缘的跨国企业,有的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有的刚刚主动来电,要与税务部门继续开展第四轮预约定价谈签;有的已经完成了第二轮预约定价谈签,并计划持续扩大经营规模。
四十不惑,继续出发。作为国内反避税战线的先行者,深圳市税务局将继续在反避税实践中开拓创新,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努力为全球跨境投资者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稳定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曲宇湛 田聪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