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我国结构性潜能?听听专家怎么说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以来,如何以新的动能来驱动国内大循环?企业或个人的财富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近日,“美好制造”中国制造大讲堂(第十期)的直播活动中,参与嘉宾共同探讨了“战疫经济学的财富逻辑”话题。
调动结构性潜能需要国内大循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这一次疫情不期而遇,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场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来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些特点,一些东西就会表现出来。
“首先是出口。今年上半年小幅的负增长,反映了中国出口行业是具有竞争力的;其次是需求的恢复速度慢于供给;再有就是数字化生存。有些需求实际上疫情过去了,也就重新恢复了。但是也有一些需求会发生一些所谓永久性的减少。
刘世锦认为,在特殊时期宏观政策很重要,能使经济回到常规轨道上来。但回归常态之后,注意力一定要转到结构性潜能上来。
在他看来,结构性潜能就是指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潜能。这个潜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追赶或者跟跑的潜能;二是新涌现出来的潜能。
刘世锦说,结构性潜能的调动需要国内大循环。
第一,不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出发点和归宿点实际上都在国内,都是以内需为基础,都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这个循环无论怎么循环,起点和终点最后都是在国内。
第二,从国际范围看,一般的大国都是以内需为主,即使开放度比较高,对外贸易的比重也相对较低,中国高的时候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30%,现在已经到20%以下了。像日本、美国这些经济体的比重都在百分之十几。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统一市场,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国这个市场处在一种非常独特的地位,和其他大国相比,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形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循环。
第四,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服务业比重提升,并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的增长阶段。服务业的一个特点是大部分仍然是本地化的,是不可贸易的。随着中国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以内需为主,内需占整个经济活动的比重上升,是必然的。
投资风险仍需警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全球经济的三个关键词是疫情、衰退和冲突。”受冲突的影响,2021年全球经济可能不会微型复苏,可能是一个不对称的U型,耐克型的复苏,就是它下降很快,跌得很陡峭,但是它复苏要明显缓慢,而且升起来也比较慢。“
他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依然没有完全地走出衰退,目前总需求依然不足;二是复苏是不均衡的,三大投资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较有韧性,有明显的上升,但制造业投资依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三是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会重新发力。
他指出,债券市场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下半年没有风险的国债和利率债的走势取决于货币政策的走向,如果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正常化的话,下半年这种利率债的机会不太多,如果下半年在内外冲击下,货币政策再度的放松,那么会给利率债投资带来机会。此外,要高度重视高风险信用债的潜在风险。
针对今年8月初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的情况,张明分析认为有四个原因:一是全球范围的不确定性明显地上升,黄金是一个避险资产,因此受到了追捧;二是疫情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了未来中期的通胀预期,也抬升了黄金的估值;三是美元指数的下行,也会催升黄金价格;四是当黄金的流失到来之后,大量投机性资金涌入,抬升了黄金价格。
此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张明指出 ,房地产市场未来大的趋势,是会发生两个层面的分化。
第一个分化就是不同城市之间房价的分化。未来总体来讲,国内房价还有一些上升空间的就是一二线重点城市,这些城市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入,净流入;二是有大量的优质公共资源。但这些城市的收益率会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
第二个分化是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市场正在快速的头部化。中国目前还有8万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排名前一百名的开发商,大概占整个销售额的60%。未来那些聚焦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开发商,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