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大湾风:珠海40年,最美经济特区“美”在哪儿?

钟夏
2020年08月29日08:37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双双迎来40岁的生日。深圳与珠海,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这对“孪生兄弟”在同一天诞生,但他们的个性和长相却不那么一样,如果说深圳是我国最强的经济特区,那珠海肯定就是“最美经济特区”。

历史,选择了珠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神州大地,以雷霆万钧之势,拨正中国巨轮的航向。

改革需要试验田,开放需要突破口,希望和梦想的萌发,需要阳光、雨露和热土。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伟大构想,灼灼目光坚定地望向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珠海经济特区,从最初的6.81平方公里到121平方公里,再到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从1979年地区生产总值2.09亿元,飞跃到2019年的3435.89亿元,人均GDP从579元提高到17.55万元;从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珠海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李建束摄.png

珠海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李建束摄

珠海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涂满了奋斗底色。40年风风雨雨,这个城市有逢山开路的果敢,有绿水青山的坚守,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有逐梦湾区的豪情。在这里,宏大与微小的梦想都能开花。

回眸历史深处,一个个“珠海样本”光彩夺目

1980年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规定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投资兴业。

自此,一场深刻改写中国经济版图的征程从这里启航。

没有现成经验,没有现成路径,没有现成答案。置身于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

1975年的横琴劳动者 李志均摄.png

1975年的横琴劳动者 李志均摄

特区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在对外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一国两制”、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是在珠海开办的香洲毛纺厂;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是珠海的石景山旅游中心。珠海经济特区的“首创”还有更多:从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土地管理“五个统一”的珠海模式,到率先以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回眸历史深处,一个个“珠海样本”光彩夺目,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

   在拱北口岸广场上,“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视察珠海时留下的这七个字,时至今日,依然是对珠海经济特区的肯定、鼓舞与鞭策。

1984年,从板障山俯瞰拱北 李志均摄.png

1984年,从板障山俯瞰拱北 李志均摄

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到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出国资国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5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横琴自贸片区落地……当年的一张白纸,如今已色彩斑斓。

40年来,珠海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453万美元增长到422亿美元,4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兴业。高栏港码头巨轮穿梭,珠海保税区物流繁忙,中国航展成为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跨越发展平台,编织出一幅幅全球合作的壮丽图景。

1992年,珠海科技重奖首开全国先河,犹如一声惊雷,让珠海成为全国科技人才和创业者们眼中的热土。求伯君、雷军、董明珠……这些被誉为“92黄金一代”的创业者们来了,他们在珠海起步,昂首走进中国经济的舞台中央。

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李建束摄.png

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李建束摄

创新之火燎原。格力电器挺进《财富》世界500强,实现珠海企业“零”的突破,擦亮“中国智造”的名片。从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到云洲智能无人船参与南极科考,从“珠海一号”卫星奔赴太空到大湾区首个先进智能计算中心落地横琴,在科技创新的广袤和无垠的世界里,珠海的“高光时刻”频频亮相。

“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描绘最新最美图画

40年来,改革开放大潮滚滚,特区建设万象更新。

2009年,横琴新区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这是党中央立足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10年4次到横琴,横琴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着总书记的深情关怀。

“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现在的珠海南湾 李建束摄.png

现在的珠海南湾 李建束摄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小岛,如今已蝶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自贸新城,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100亿元,注册企业总数突破6万家,引进澳门企业逾3000家,人才、资金、技术等澳门元素在横琴加速集聚。

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加速打造,不断刷新产业能级量级;跨境办公、跨境创业、跨境通勤、跨境医保等创新成果多点开花,演绎着从“闯”到“创”的精彩华章。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从国家级新区、自贸片区,再到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这片用汗水、激情、智慧开发而来的沃土,不断见证着国家战略的高瞻远瞩、经济特区的使命担当。

 “我们要把粤澳合作重大平台建设这件大事抓实抓好,推动横琴在新时代珠海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作出珠海贡献。”郭永航表示。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腾跃碧波之上。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蓝图正化为脚步坚实的行动,迈开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步伐。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现在的珠海南湾 李建束摄1.png

现在的珠海南湾 李建束摄

“珠海将不忘初心,牢记特区使命,以‘归零’‘重启’的心态,再燃改革激情,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锚定特区坐标、占有一席之地,展现特区新担当新作为新风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表示。

生态环境扮靓珠海,宜居宜业宜游赢得人心

盛夏时节,香山湖公园碧波荡漾、树影斑斓,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鸟类“落户”。徜徉其中,步移景异,风光如画。

“40年来,珠海没有走一条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道路,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空间最广、发展环境最好、发展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郭永航说。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春风,穿梭在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与摩天楼群中,也洋溢在每个珠海人的脸上,凝聚起最大的民心力量。

港珠澳大桥 李建束摄.png

港珠澳大桥 李建束摄

——这力量来自化繁为简的政务服务。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推出“秒批”事项165项,群众办事100个高频事项76%实现“全城通办”……每一个在珠海创业、办事的企业和个人,时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便利与高效。

——这力量来自蓝天碧水的靓丽容颜。从“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城市景观,到“珠海蓝”在朋友圈刷屏,珠海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品牌越擦越亮。

——这力量来自充沛丰盈的人文底蕴。从人杰地灵的唐家古镇到凭海临风的珠海大剧院,一座座文化地标彰显城市气质,一场场高品质演出串起“艺术珠链”。

——这力量来自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险、市属公园免费开放还绿于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珠海人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触摸到时代发展的累累果实。

速度与质量的权衡、活力与有序的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博弈、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回顾40年的“珠海成绩单”,有硬核力量绘就的波澜壮阔,也有民生小事点染的细腻温暖。

现在的拱北口岸 李建束摄.png

现在的拱北口岸 李建束摄

“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人民期待。”市委副书记、市长姚奕生表示,珠海将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湾区魅力之城。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座城市坚定自信、锚定方向、奋楫前行?答案,写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奋斗故事中,铭刻在每一位建设者的记忆里。

(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作者:钟夏 摄影:李建束 李志均)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