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我们在奉贤!9个人的“奉贤故事”

刘阳 李彤 乔雪峰 欧阳易佳 
2020年09月14日09:03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位于上海最南端的奉贤区,与“美丽”二字有不解之缘。这里是上海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沿,也是美丽产业发展一线,更是将打造宜居宜产作为了区域发展的目标。近期,人民网采访组走进“人民优选直播大赛全国总决赛”举办地奉贤,通过人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探寻奉贤的发展路径。

汪向杰,35岁,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道路测试事业部负责人。自2007年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我学习的专业是交通工程,上海奉贤区打造的‘汽车·未来空间’产业,与我学习的专业正对口。园区的生态布局与强劲发展态势,让我看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让我扎根在了奉贤。”

刘剑锋,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他是70后的全科医生,利用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组建了专家资源库,建立起“慢性病专家微信群”,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及时、便捷、有效的专家团队服务,拥有上千名“粉丝”,获评上海市第三届“十佳”家庭医生。他说,“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在岗位上不断努力的动力源。”

彼德·冯德·洛克特,74岁,德国人,从事视觉和声音艺术的创作,2019年在上海奉贤区设立了工作室。“奉贤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很美好,这里很上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交流空间,在设施配套上也十分完善。在奉贤,我有很多好朋友,业余时间我们会一起演奏乐器,让人感觉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他说。

费士杰,72岁,上海奉贤区吴房村人,他还被大家称为“桃王费老”。费士杰种的黄桃品相好、糖度高,2019年他靠卖桃收入18万元。“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有村民来找我学习种桃子,我非常愿意教大家。现在村里产业富了、环境美了,大家的日子红火起来了!”

潘向阳,54岁,来上海就30多年了,是较早在上海奉贤区术界创e园设立工作室的一批人,现在正在创作一组抗疫医务工作者的雕塑。“手艺人为时代而创作,希望能留下一批精品作品。术界创e园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营造了更优的艺术创作氛围,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王盛泽,江苏连云港人,是一名85后,2009年来到上海,是一家美容院的老板。他的第一家店在上海金山区,这次来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是想来注册公司,打算再开一家美容院。“我算是新上海人,奉贤这两年发展速度很快,它的环境很好、交通便利,各方面条件都很吸引我,所以我打算在这再开一家美容院。”

潘志刚,37岁,安徽人,目前是一名基层公务员,2009年7月来到奉贤,对于近几年奉贤的变化他感触很深。“刚来到奉贤的时候,跟想象中的上海完全不一样,衣食住行都很不方便,而现在不一样了,奉贤有了很多的大型商场、公园以及九棵树艺术中心和展览馆,不光吃喝玩乐有了更多选择,还能在自己家门口看话剧、看展览。作为一个外地人来说,在奉贤这边工作生活,从当初的生根落地生根到现在的开花结果,我也祝愿奉贤明天会更加美好。”

叶涛,22岁,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员工。大学毕业后回到奉贤工作,见证记录着奉贤的发展与变迁。在他看来,奉贤变化日新月异,高质量产业聚集,使得奉贤越来越有国际范。“近两年奉贤建设正越来越好,更让我感觉回到奉贤的决定是对的,我要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在奉贤,有梦想的年轻人一定能创出一份天地。

许宁,27岁,奉贤规划资源展示馆讲解员。2018年因为爱情来到奉贤,在奉贤实现了家庭事业双丰收,在奉贤的两年她感触颇深。“小时候听大人说起奉贤,只觉得是上海的远郊,没有上海中心城区那么发达。自我搬来奉贤后发现,奉贤比我想象中繁华很多,衣食住行样样不比上海市区弱。尤其生态环境特别好,宜居宜业,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欢迎大家来奉贤亲身感受这里的美好。”

(责编:任妍、乔雪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