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最美生态护林员群像扫描(上)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中西部22个省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他们有的巡山护林,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有的利用产业扶贫政策,一人致富带动全村增收;有的脱贫之后从护林到造林,用绿色反哺大山……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遴选出王明海等20人为最美生态护林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中西部22个省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走出了一条生态补偿脱贫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20位最美生态护林员,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不甘贫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奋斗,尽忠职守,在生态保护一线扛重活、打硬仗,做出了不凡业绩;他们用情用心用力做脱贫攻坚的先行者和带头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这份工作撑起了这个家,咱得好好干”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正是春季防火高峰期,不能有丝毫懈怠。”早上6点不到,王明海穿上迷彩服和巡护马甲,戴好生态护林员卡和红袖标,骑上电动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晚上7点,天色已黑,他才返回家中。
王明海是吉林省汪清县汪清镇沙北村村民,他非常珍惜护林员这份工作。2019年4月,他骑车上管区途中和迎面驶来的车辆碰撞,肋部软骨受伤。镇林业站站长嘱咐他在家好好休养,可刚过两天,他就正常“上班”了。
“这份工作撑起了这个家,咱得好好干!”这句话王明海经常挂在嘴边。由于妻子患重病,医药费掏空了单薄的家底,王明海自己也常年受高血压、风湿病困扰,因病致贫。“自从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我每年有1万元的稳定收入,再加上种地收入,我家脱贫稳稳的。”现在,王明海一家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家里还买了电视机和冰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不仅让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南王村的岳定国脱了贫,还让乡亲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夸赞:“自从当了护林员,定国真是大变样!”
岳定国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妻子罹患食道癌,医治中欠下外债后撒手人寰,留下3个孩子,其中两个还在上学。“那时真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这穷窟窿啥时才能填上啊?”岳定国两个
月不出家门,乡亲们都替他捏把汗。
2016年11月,岳定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年底被聘为乡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1万元的稳定收入让岳定国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振作起来,每天巡山护林,GPS巡护平台考核达标率达到100%。
岳定国重新拾起了家里的农活,利用护林员工资购置化肥,种起了苹果,去年全家收入达8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如果没有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就没有现在的我。”岳定国感激地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110多万名生态护林员上岗,通过护林看草、家门口就业,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实现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保了生态,富了口袋——
“越来越多的村民靠山吃山,越吃越香”
“护林员工资让我脱了贫,发展产业让我致了富。”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生态护林员李玉花护林之余,利用产业扶贫政策,种起了草果、黄精、重楼、茶叶、葛根,还养起了蜜蜂,2020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大家富,才算富。2018年在全村率先脱贫后,李玉花发动乡亲们学习种中草药、养蜂等技术。在产蜜季节,她还邀请有养蜂意愿的村民全程参与割蜜、过滤、出售等环节,带动多户村民开启“甜蜜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靠山吃山,越吃越香。”李玉花说。
“这片山林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贵州省湄潭县鱼泉街道办事处土塘村生态护林员陈力之,在守护好林子的同时,带头发展起林下种菌、林下养鸡等林下经济,还牵头成立了贵州力之孵化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家禽养殖,带动3户脱贫户稳定就业。
“我们两口子一起上下班,打工顾家两不误。”张政超、吴忠生夫妇是孵化公司员工,每年两万多元的工资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下一步,陈力之打算继续壮大林下经济,“带领更多乡亲一起护好绿水青山,做大脱贫靠山。”
技术在手,脱贫致富不愁。核桃是重庆市城口县明中乡的脱贫主导产业,过去由于缺乏管理,产量不高。云燕村生态护林员黄永健是个有心人,他在做好护林工作的同时,学习掌握了核桃种植管理技术,每年组织10多次技术培训,指导乡亲们对退耕还林的核桃树进行病虫害监测防治、修枝整形、剪枝嫁接。在他的带动下,乡里的核桃产量、品质实现了双提升。“多亏了老黄的指导,现在我也成了‘明白人’,去年核桃大丰收,收入上万元!”脱贫户杨安国高兴地说。
护林看草不仅让生态护林员脱贫致富,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发光发热的平台。一批批生态护林员成了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生态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鼓起了口袋。
做树的“代言人”、山的“活地图”——
“护林让我脱了贫,我要让大山更绿”
翻开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最美生态护林员孙绍兵的巡护日记,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桥涵被水冲坏、哪里的树发现了病虫害,都记得清清楚楚。管护区内的每条山路上、每片山林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村民们说:“他是树的‘代言人’、山的‘活地图’。”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只顾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当了生态护林员,我要负责全村的森林安全,担子不轻啊!”孙绍兵告诉记者,不久前在巡山途中他发现两名外地人在山中休息、抽烟,上前询问,得知他们是想挖几棵兰草花回家种养。
孙绍兵一点不含糊,上前劝阻:“我是乡里的护林员,政府严禁乱挖乱采花草树木,而且你们还在山中抽烟,稍不留神就会引发火灾。”二人听了孙绍兵义正词严的劝诫,下山离开了。“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政府聘我当生态护林员,就是对我的一种信任,我当然要尽自己的责任。”孙绍兵说。
挖坑、种苗、回填……眼下,正是春季造林时节,江西省遂川县五斗江乡庄坑口村生态护林员蓝先华带着造林小分队成员忙个不停。
“护林让我脱了贫,我要让大山更绿。”头脑活络的蓝先华积极与村里的龙泉林场五斗江分场对接,接下了林场2000多亩林地的造林抚育工作,平日管护、芟杂,冬春季植树增绿。为完成好林场的造林管护任务,蓝先华组建起了一支以脱贫户为主的12人造林小分队,2019年他们造林267亩,2020年造林459亩。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壮举,生态护林员们默默地用日复一日的工作,管护着近9亿亩林草资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护林工作让他们摆脱贫困,他们把感恩和汗水,都回报给这一片片绿水青山……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31日 1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