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大湾观澜之珠海篇:感知“横琴模式”的成功密码

“大湾区大未来·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 彭飞
2021年04月16日09:2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全国12%的GDP。大湾区,小故事,大未来。4月15日起,人民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实地采访各地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案例,亲身感知大湾区发展的澎湃春潮。

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青年创业谷,“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名牌引起记者注意。人民日报记者 彭飞摄

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青年创业谷采访,走出电梯,“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名牌映入眼帘,我不由一愣,怎会有如此又长又怪的名称?

原来,该律所由内地、澳门、香港三地律所合伙联营设立,拥有4名内地律师、11名澳门律师、16名香港律师,可为客户提供跨越不同法域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全国都是首例,所以名称中叠加了三地律所的商号。方寸之间,竟汇集三地优质法律资源,由此看,这名称不仅不奇怪,反倒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名称的叠加只是表象,人才与智慧的结合,才是这家律所的精髓。“90后”澳门青年张思远,毕业后到这家律所实习,准备在内地执业,每天往返于横琴和澳门之间,单程花费1小时、3澳币,感觉和在家门口上班没什么两样。当问及个人情况,他总是腼腆一笑,但问及为何选择到横琴发展,却又十分健谈。他看重的,是大湾区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小小一家律所,背后是三套法律体系的融合,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有机衔接,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澳深度合作的一个生动样本。由此打开的发展空间,让越来越多港澳年轻人看到了广阔的舞台,看到了全新的希望。

“澳门所需,珠海所能,横琴所向。”这是在横琴采访的路上,听到最多的话。当地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港澳的建筑工程师,可以直接在横琴新区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执业资格得到充分认可;港澳青年在横琴创业,利用网上平台就能自助办税,“连一次都不用跑”;在横琴的法院,甚至可以适用澳门的法律作出判决……这些看似只是“举手之劳”的改变,实则凝聚着大量规则的调校、机制的改革、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了澳门与横琴乃至与整个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我们常说,祖国是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的后盾和底气所在。而只有亲历了生机勃勃的横琴,才能明白这后盾有多坚实、这底气有多强大。

4月15日,珠海横琴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协助市民申报业务。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

2018年10月23日,创造了多项纪录的港珠澳大桥开通,惊艳世界。如果说港珠澳大桥是内地与港澳实现“硬联通”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今天的横琴,我们看到内地与港澳的“软联通”已经上到了又一个新的台阶。传说中的“横琴模式”“横琴奇迹”,绝不只是划一块区域、修几条道路、建几个园区这样简单,而是一场真正的体制机制上的变革,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颠覆式创新。

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没有先例就意味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中,我们不可能跟随谁,而必须作勇敢的先行者、拓荒者。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到广聚英才、生机无限,珠海横琴的创新实践,正是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不断向前的一个生动注脚。

 

(责编:崔元苑、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