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余璐)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对记者表示,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4.5%。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6.6%。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经初步核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1.0%,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历程,深刻感受到,在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大进展、重大成果。”柏仇勇如是说。
柏仇勇介绍道,一是监测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监测数据质量稳步提高,政府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层面统一布设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环境等监测点位,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加快联网共享,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初具规模。深化推进监测垂改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健全“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入刑,严肃查处、严厉打击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显著提升。
二是以支撑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中心,服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全力支持。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中重度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加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白洋淀、渤海入海河流等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强化土壤污染重点风险监控点监测;做好应对疫情应急监测。实时发布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每半月发布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每月发布大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以及“2+26”城市、汾渭平原降尘监测结果,推动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引导全社会共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以推进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统一监测评估取得显著进展。加强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沟通合作,推进网络共建和数据共享,加快形成“一张网、一套数”。提升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装备能力,强化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有力支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为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柏仇勇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