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毕磊)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仍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且“十四五”期间将沿用此主题。
1991年,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这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据了解,我国现有耕地从南到北、从低到高分布在49个自然区中。从地类分,有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中旱地占了半壁江山,只能发展雨养农业。从种植制度分,有热作区、三熟区、两熟区,也有一熟区,光热条件是影响耕地资源利用的主导因素。从地形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有西北干旱区、南方丘陵山区。做好耕地保护,必须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格局对耕地资源的支配性作用。
一直以来,为了保护耕地,遏制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相关部门发布了各种文件政策,比如《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新建的自然保护地应当边界清楚,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和集中连片耕地,不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不得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同样提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部将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促进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依规管理保护耕地,督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真正“严起来”,坚决整改纠正违法违规问题,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有保障、违法必受罚、违规必追究的氛围。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各级地方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对各类新增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问题“零容忍”。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对通报案例持续跟踪督促,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督察地方政府查处职责落实情况,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