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上海浦东——

争当现代城市治理新样板

本报记者  邱超奕  谢卫群
2021年08月15日08: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31年,经济增长超216倍。浦东,从阡陌农田到现代化新城,繁华只是它的其中一面。走进街巷深处,会发现更多浦东的改革改变——公共服务15分钟可达、200多个事项家门口办理、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如今,按照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在探索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道路上,浦东引领潮头。

  城市智慧治理

  监管全面高效

  一家超市刚在路边支上地摊,马上就被春晖路点位的智能设备发现——“春晖路某超市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置。”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附近城管队员的移动终端,队员们迅速前往处置;

  台风“烟花”刚登陆,内河水位、雨量、立交下积水深度等数据就已收集完毕,并实时更新、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快速预警。

  占道经营、垃圾成堆、环境污染……这些典型的“大城市病”,浦东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如何破题?把纷繁庞杂的治理信息归拢统一,打造一个城市运行智慧管理平台,浦东新区首创并交出这一答卷。

  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城区全景清晰呈现。“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设备对接,我们铺设并完善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平台。不论是公共安全、建设交通,还是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城市大脑’都能迅速发现异常并推送解决方案。”浦东新区城运中心负责人说。

  这是更全面的治理——打开管理界面,全区实有人口、安全隐患、轨道交通、消防井盖、电力设施等信息一应俱全。据介绍,平台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形成了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平急结合的城市运行综合治理体系。

  这是更高效的治理——智慧管理延伸到村居一线、百姓身边,整合基层干部、志愿者、楼组长、治安等多方力量,打通部门、层级、区域间联勤联动的阻隔,且问题发现、上报、处置都可用手机完成。龙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左樱说:“以前遇到业主私拆承重墙等问题,得找多个部门处理,协商完至少三五天,现在当天就能解决。”

  这是更智慧的治理——智能发送电力能源指数预警,智能判断违法违规经营,智能抓取违法船舶、车辆超载信息等。历经2018年的1.0版、2019年的2.0版,系统去年进化到3.0版,拥有更强的智能比对和系统推算能力。

  “这一智慧管理系统集成区块链、5G等最新技术,城市运行体征由原来的43项拓展到100项,形成57个应用场景,数据资源、治理要素得以全息全景呈现,能够更智能、更精细地感知这1200多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信息。”浦东新区城运中心负责人说。

  小事不出村居 提升基层能力

  居村委会是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门。开居住证、办社保等业务往往分散在居村委会不同的办公室,有的还要往上级找。老百姓办点事,难免问一大圈、进不少门、跑多趟腿。

  如何更高效解决?走进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家门口”服务站,两名“全岗通”社工就迎上来,不论是党群、就业、居住、救助,还是其他社区业务,一开口,统统当场办。“我们的社工就像全科医生,绝大多数问题都能一站式解决,居民再也不用四处跑了。”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说。

  “不仅能办事,服务也更贴心。”长岛路居民区老人陆凤珠喜笑颜开,“服务站现在还有健康小屋,看个小病也不用跑大医院排队。”

  这是浦东新区推广“家门口”服务体系的一个写照。去年,浦东所有居村委会都建立起“家门口”服务。一方面,居村干部下楼办公、共享工位,腾出大量空间,提供医疗卫生、文化活动、议事协商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各类业务集成到前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这一服务体系究竟为基层治理带来哪些转变呢?

  麻烦事,省心办。郑先生家住金桥新村长岛小区,以前办医保得到几公里外的街道受理中心,因残障行动不便,跑一趟要几十分钟。若是不懂办事流程、忘带材料,还得辛苦好几趟。“现在小区就能办,全部不到10分钟,太方便了!”他笑着说。

  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党委书记倪倩介绍,“家门口”服务站(中心)已遍布全区1308个居村委会。此外,还建成1343个居村联勤联动站,把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一线力量下沉到小区,使居民办事更省心。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的一项调查显示,满分10分,“家门口”服务群众满意度高达9.41分。

  远程事,网上办。一天晚上,一名年轻妈妈焦急地找到陆家嘴街道东园一村“家门口”服务站:“孩子生病要去医院,可就医记录册用完了,这里能换吗?”在值班社工帮助下,她用“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不到3分钟就拿到新的就医记录册。

  为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浦东新区给所有“家门口”服务站(中心)配备了高拍仪、读卡器、扫描枪、打印机、摄像头等“五件套”智能设备。“有了‘五件套’,118项社区服务可以远程办,在便民、防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浦东新区民政局副局长徐红说。

  繁琐事,精简办。基层干部负担最重的工作是填报各种表格、台账。“家门口”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操作系统有模糊搜索、语义分析等新技术,免去了重复填表格、手动记标签、大量写文字的繁琐。“居民姓名、地址、身份证等信息,现在可多事项共享,不用重复填。”周浦镇沈西村村干部王燕说,以前她得登录10多个区级系统,同样内容得填十几次,现在录入一次就行。

  “2020年研发的‘家门口’智能化工作平台,把原先的178张电子表单精简为45项常态任务,填报量减少80%。”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党委副书记朱敏说,这极大节省了基层干部精力,可以更好地为民办实事。

  服务近在身边 塑造品质生活

  “走过烂泥渡路,行人没有好衣裤”,上海浦东展览馆里,一张1996年摄的浦东烂泥渡路的照片,弄堂之破旧刺人眼目;照片下面,则是2016年的陆家嘴绿地中心,但见水清岸绿,湖中倒映着东方明珠塔的倩影。若不是照片的背景相同,你很难相信这竟是同一个地方。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浦东始终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从阡陌农田、工业锈带,到今天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浦东的发展红利,融进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7月8日,浦东美术馆开馆,迅即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开馆20多天,客流量每天保持3500人的满员状态。”陆家嘴集团总经理徐而进说。这块黄浦江边位置极佳的商业用地,正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小陆家嘴核心区。

  拿出“黄金宝地”的,不只是陆家嘴。新开的上海天文馆,既能听星空音乐会,又能看“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走进世博园,占地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正抓紧施工,这是上海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兴奋地说,“过去很多人只把这里当工作打拼地,随着各类配套设施日益齐全,浦东正成为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地方。”据统计,2018年以来,浦东522个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缺配项全面消除,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增加。截至去年,已建成养老机构1656个、体育场馆4438个、文化场馆1418个。

  既有发展大手笔,也有民生小事情。中午11点,长岛路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饭堂菜香扑鼻,干煎带鱼、红烧豆腐等10多样菜式惹人眼馋,5张餐桌坐得满满当当。“每天换花样,10块钱就吃好。”居民马国宏说,不光社区老人爱来,小区居民乃至附近上班族也常来,“几步路就吃上实惠饭。”

  以家为中心,步行或骑行15分钟,小孩上学、老人养老、体育健身、买菜购物等生活服务统统搞定,这便是浦东新区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的“15分钟服务圈”。

  “这些民生小事情看上去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反映了一个城市对普通居民的友好程度,反映了城市的‘里子’和温度,反映了城市管理、为民服务的用心程度、精细程度。”浦东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浦东要在更高起点上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不仅要做好改革开放大文章,也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做好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样有感受度、温暖度的民生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开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5日 04 版)
(责编:赵竹青、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