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2021中国经济新观察”系列报道二

锚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人民网记者 车柯蒙
2021年12月14日08:4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交出精彩答卷。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1至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1.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1至10月,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4.0%、40.2%、51.9%,新动能快速成长……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并指明了明年经济发展的方向。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展望未来,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开局之年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成色好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人流不息。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11月的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四叶草”内,经贸盛宴吸引八方来客。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洞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07.2亿美元。

开局之年,动力稳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续释放,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看消费,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看投资,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九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纷纷亮相。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带动了投资的持续恢复。数据显示,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制造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7.1%。

看外贸,12月7日8时45分,满载货物的X9216次中欧班列从铁路金华南站启程,驶向乌兹别克斯坦。这标志着今年以来金华中欧班列开行满600列,年度开行数量再创新高。今年以来,对外贸易量增质升,结构继续优化。1—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创历史同期新高。利用外资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1—10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431.5亿元,同比增长17.8%。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展望未来,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精准滴灌” 市场主体创新步伐更坚实

开局之年,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各类市场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这背后离不开宏观政策的“精准滴灌”。

今年以来,为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压力,一系列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至年底,为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活水。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减税降费持续推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政策红利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助力市场主体创新步伐更坚实。

3月,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9月,优惠政策再加码,企业可以提前享受前三季度加计扣除优惠。

当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广大市场主体正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发挥宏观政策调解作用,让政策红利切实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赋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开局之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面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

为海南“量身打造”22条“特别措施”;正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出台实施;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陆续举办……高水平对外开放,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今天的中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合作竞争优势,在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积极与世界共享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多位专家表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然而,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展望2022年,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继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我国经济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马晓河认为,站上新起点,在现有宏观政策“积极+稳健”组合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可适当宽松一些,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保持中性偏松一些,将“宽和松”的部分主要用于支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要优化投资结构,公共投资要向补短板、强民生倾斜,向培育未来潜在增长力投资倾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构建形成新发展格局,可以从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着手,打造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和样本,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经验借鉴。

相关阅读:

“2021中国经济新观察”系列报道一: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 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责编:罗知之、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