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积极成效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李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我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6731亿元,帮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在就业帮扶方面,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车间和以工代赈项目作用,确保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已全部建立监测帮扶机制,监测对象发现识别时间减少到15天以内,每户监测对象都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表示,中国农业资源多元、产业多样、文化多彩,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丰富的农产品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形成了农耕文明传承的深厚积淀,也为在农业内部保障农民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日前,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快织密防返贫保障网,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据介绍,经过过渡期以来的接续帮扶,脱贫地区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落实,帮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地区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牢牢守住了底线、有力促进了发展、平稳实现了衔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城市反哺农村、农村支持城市这一良性互动关系的集中体现。”张红宇说,乡村富民产业不仅聚焦于农产品生产端,更要串联加工、营销、流通、品牌塑造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形成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新增长点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