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破圈”,不妨打开新视角(一周科技观察)

自春节上映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居高不下,连续“破圈”“升维”——从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再到跻身全球票房排名榜前10,实现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现象级文化事件的背后,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比如,在电影莲藕肉身塑造的场景中,荷花与荷叶的东方美学气息通过3D技术得以生动呈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影片艺术价值,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提供了新角度。
科技创新的历程,就是不断打开新的视角、求索新的可能。
以往认为,北极地区持续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一项最新的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团队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极向热量传输对北极海冰消退产生重要影响,并提供了长尺度的地质历史数据支持。这说明,北极地区升温不仅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地球表面反射率变化有关,还与从太平洋到北极地区的水汽输送密切相关。
又如,湖泊仅占地球表面积的1.8%,其有机碳封存量却超过全球的10%——湖泊有何“藏碳”秘诀?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年均温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团队最近却发现,季节性温差才是湖泊碳埋藏的关键控制因子。
再将目光从地球转向几亿公里外的遥远星际。北半球平坦而南半球崎岖——火星为何会有“两副面孔”?这一困扰科学界半个世纪的谜题日前有了新进展,中外联合研究团队针对主流原因——陨石撞击假说提出疑问,从火星岩石的特征分析判断,火星44.8亿年以来从未发生过大型陨石撞击事件。他们的新研究通过分析火星地震波数据,发现南半球内部温度高导致物质流动更强,可能是“火星二分”的真正原因,但仍需更多探测任务验证。
跨学科合作能够弥补单一领域知识的局限,其实也是为复杂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从而催生新的科学发现。
通过将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结合,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锂载体分子。这种载体分子能像药物一样“注射”到废旧衰减的锂电池中,让其“满血复活”。
有了新视角,还需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具。
借助位于法国劳厄—朗之万研究所内的中子光谱仪等设施,国际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水的奇异形态——“塑性冰七”,它兼具固态和液态的特性,能够展现出类似塑料的柔韧性,未来有望在新材料领域大放异彩。
如何让台风预报更加精准高效?超算这个工具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就利用基于新一代神威·海洋之光超算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复盘”了2021年“烟花”台风运动轨迹,将120小时预报误差降低到100公里内,实现计算效率与预测精度的双重优化。
曾有科学家这么描述,“所有困难的问题,它的答案在更高的层次”。科学的众多实践也证明,有时候复杂问题的答案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如何看待和理解它。当我们面对科学难题一筹莫展时,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新的视角,或许就能获得新的启发乃至新的突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1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