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特电所建所两周年的纪念日。在此之际,全体职工的心情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有说不出来的感触:
高兴的是,我们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我们用辛勤的汗水,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性地奠定了我们的根基,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但高兴的后面是压力,我们如何保住根基,守住基业,发展基业,这是摆在每个职工面前的最最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领导要做出决策,科技人员要认真研究,广大职工要仔细地思考,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现实面前做出抉择。
下面我们不妨总结一下两年走过的历程:
两年来,我们走过的路是艰难的,但也是辉煌的:我们比较成功地创立了一个符合改革开放精神的,以科研开发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用两年时间走了两步,一步一个脚印。
第一年我们是起步,记得在第一周年纪念会上,我们自豪地说: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一年我们创造年产值333万元,利税66.6万元,利润41万元,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仅限于西南、西北,在产品品种方面我们仅有一个容量等级两个品种,固定资产40万元。
第二年,1993年是奠定基础的一年,现在可以说,我们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一)93年,新产品由2个品种发展到8个品种(其中一个副产品),我们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6个新产品的开发和一个老产品的变型设计,当然这些新产品之所以能在今年都开发出来,是由于91年不失时机地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91年的起步是多方面的)。在我们这里充分地表现了新产品开发的龙头作用。93年新产品开发,拓宽市场,占全年总销售收入的60%。
(二)我们的企业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93年各项指标实现了翻番,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可达到800万元和年初内部计划是一致的。但我们只报670万元,利税预计过百万元,成为小巨人企业,我们的人均指标(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等等)在全区都名列前茅,充分地、货真价实地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素质。
(三)我们完成了迁厂改造,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科研基地,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为我们今后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我们的固定资产原值从400万元跃到500万元。
(四)93年,我们基本上理顺了纵向关系,我们的计划进入了机械部军工司计划本上。我们的科研计划及新产品开发,得到了民航总局的承认,得到各大航空公司及管理局的认可。在93年8月份成功地召开了全国鉴定会,这是我们所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已经打开了市场大门,走向市场。我们产品由92年的西南、西北市场,走入了华东、国际航空公司,东北、中南广大市场。
(五)在技术引进方面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六)在搞活经济方面,创办第三产业和经济实体,初见成效,创办特电公司,在销售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七)在内部管理方面,成功实现了工时定额,生产上打破了大锅饭,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八)提高了职工的生活待遇,职工人均收入93年比92年提高50%,92年人均月收入360元,93年人均月收入达483.14元。我们人均收入在工业企业中是二轻最好的,也是环翠区最高的企业,在威海市仅次于康威等合资企业。
总之回顾过去的历程,展望我们的未来,应当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是只要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企业肯定会更加兴旺发达的,职工的个人利益会更加得到满足和保证。
二、展望未来,更加信心百倍地团结一心,把我们共同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第三个年头是我们发展壮大的一年:
(一)拓宽业务范围,积极有效地发展新产品,不仅仅停留在电源车,还要搞特种车、逆变电源,自动化低噪声发电机组,船用机组等——小批量多品种带动企业发展。
(二)成立航空地面设备工业有限公司,更有效地组织产品开发,实现科工贸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三)引进技术,发展第二代电源产品。
(四)加强内部管理,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完成内部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充分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福利待遇,千方百计地增加职工的收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使全体职工安居乐业。
(本文所提“特电所”为公司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