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闸”在即,各路资金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款备战“打新”的伞形信托产品日前亦为媒体所热议。然而,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与以前火爆局面截然不同的是,当下专为“打新”而发行的信托计划并不多见。
伞形“打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款备战“打新”的伞形信托计划处于路演阶段。据这款产品的设计方——上海明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信托计划涵盖打新股和二级市场交易等多个功能。
“因为新股马上就要开闸了,客户有打新的需求。”上述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但很多客户不一定光打新,也有做二级市场的需求,还有些客户是对冲型的,所以我们为了让客户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就设计一款杠杆比较适中,既可以打新股,又可以进行股指对冲、还可以做二级市场的产品。”
所谓伞形信托,即在一个主信托账号下,设置若干个子信托,每个子信托由劣后级和优先级客户构成,一些有配资需求的客户或阳光私募可通过认购子信托成为劣后级客户。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这款产品劣后级客户的门槛为300万元,而优先级客户则是银行的理财资金。
“之所以选择伞形结构,也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前述人士介绍说,各个子信托之间互不影响,符合中国人的投资习惯,也有利于信托计划的永续。事实上,伞形信托一直被投资者视为能为小资金提供杠杆炒股的利器。此外,这类产品在“打新”上亦可以较好的解决新股中签率低、资金额度不足等问题。
难觅“专职”信托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相比公募基金纷纷高调推出打新产品,目前信托的“打新”产品并不多见。一位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新发行的信托计划中尚没有发现“专职”打新产品。
这与2007年信托积极参加“打新”的火爆场面截然不同。一位信托业分析人士回忆道:“那个时候,包括银信合作产品在内,信托的打新产品可谓是铺天盖地,而且收益率较高,绝大多数收益超过10%,一些结构化产品的劣后级会更高。”
在这位分析人士看来,如今信托对“打新”如此冷淡,或与现在新股发行中签率不高、破发概率较大有关。而政策可能对于信托“打新”的限制亦被认为是重要原因。虽然近期公布的新股发行改革规则中并未涉及,但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包括信托在内的三类机构最终能否参与新股申购目前尚属未知。
上海明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如果确实存在政策‘红线’,不允许申购新股,则会选择借道基金专户。”□本报实习记者 刘夏村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