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及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大背景,理财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完全依赖通道式的理财业务,其生存空间将会被不断压缩,将逐步被直接投资业务所取代。长期以来,信托公司依托证券公司等渠道,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理财活动,促进了信托业繁荣发展。但这一制度漏洞和潜在的管理运作风险正在不断暴露,暂停的伞形信托就是如此。
针对信托公司面临的困境,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21家信托公司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托公司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将有条件开展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业务,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通道障碍,有利于促进信托业务发展。这也意味着理财通道业务模式将不是长久的盈利模式,将最终成为阻止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障碍。
理财业务通道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依附性质明显,不利于正常的投融资活动开展。伞形信托是通过信托公司提供资金,收取利息,证券公司充当投资顾问角色,收取投资顾问费和券商佣金的合作模式。这种资金风险管理和运作处于一种资金管控的松散状态,并不利于充分运用自身的理财优势,促进资金运用的效率化,也是导致配资市场风险暴发的主要原因;
二是操作环节复杂,风险传导机制不畅,不利于投资决策信息的高效运用。无论是资金的流转,还是资金的风控等环节,由于资金周转链条较长,将会导致资金的控制力较弱,从而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资金管理效力,是诱发伞形信托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是金融创新不足,服务实体经济力量薄弱,无法提供长期生存的土壤。伞形信托的多方参与配资投资活动导致了多方利益分隔,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受损,无法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容易导致资金链中断,引发一定的投资风险。资金是逐利的,没有有效盈利模式支撑的操作形式,也就无法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处于资管边缘无法体现专业化优势。信托产品在房地产信托、政信合作等领域的业务拓展,普遍面临着刚性兑付的境遇,并不利于信托市场发展。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投资对接机制,将使信托公司面临管理和运作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尴尬之中。因此,促进信托行业尽快走向资管的快车道,而不是打擦边球,尤其是游离于资管边缘,是非常必要的;
五是信托公司依赖通道业务发展直接影响信誉度巩固与提升。信托业务依赖通道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资金依附性强,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力量,公开性不强,具有较强私密性,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托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也使得信托的市场信誉受到影响。
因此,改变通道业务,形成自主的投资模式,培育自身的投研力量,促进信托业务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首先,信托公司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明确了主体资格,有利于展开资管行业竞争。信托公司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仅是理财机构名称的简单变更,更是摆脱通道业务,直接投资证券市场的具体表现,有着实质性的理财内涵和作用,将有利于拓展信托公司的投资边界,培育新的业务链,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次,信托公司扎堆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将改变错综复杂的场外配资关系,形成有效的资管管理环境。信托通道业务转型,将为规范场外配资活动提供有效的范例。利用第三方技术手段开展的各种配资和投资等活动,都需要进行规范、备案和得到管理层有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顺资金关系,形成有效资金价格,充分把握资金流向,重视资金运用的风险收益特征,更好地做好资金有效风控,从而使资金运用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
第三,促进资管产品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信托公司规范通道业务,扎堆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仅直接会给理财市场增加新的力量,为净值型管理机构出现再添新军,也会不断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需求,对繁荣资管市场、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投资需求将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推动和促进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信托公司摆脱通道业务,也更有利于规范投融资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并通过信托公司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寻找新的资金运用渠道和方法,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市场环境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为新经济提供新能量。从长远来看,信托公司迈出私募基金管理人这一步是一个巨大的理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