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是一種發散性的變化--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

宋敏: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是一種發散性的變化

2012年11月18日14:39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推薦
  • 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章斐然)上午,國際金融論壇專題會議第六場“人民幣國際化的步驟”在北京嘉裡中心大酒店舉行。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IFF學術委員宋敏在討論中表示,現實中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按照從交易的媒介到計價、到貯備的步驟機械進行,而是一種發散性的變化。他認為,未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驟也不必按部就班,可多方面同時進行。

    他舉例說,作為一個交易的媒介,我國已有近10%的國際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了。但相較實體方面來看,用人民幣實行金融結算的仍然較少。除了香港現在發行的各種人民幣金融產品,也存在另外一些人民幣結算的金融交易。於此同時,人民幣的計價功能、財富儲值功能也在陸續發展中,例如香港聯交所日前收購倫敦期貨交易所就是意在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交易,許多央行和中國央行有了貨幣互換,許多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等。事實上,這三方面是同時在展開。

   針對普遍流行的人民幣國際化應該先區域化再全球化的觀點,宋敏表示這兩項也可能是同時推進的。他說,現在不光是香港在做人民幣的離岸中心,新加坡也在爭取做人民幣離岸中心,倫敦也在爭取做人民幣離岸中心。可能將來紐約有一天也要爭取做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就已經跳出了區域化框架,成為全球化的概念了。新加坡、倫敦都有爭做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理由和動力,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發展的過程可能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此外,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應該先內后外的觀點,宋敏同樣持辯証的態度。他說,“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也不一定就是說一定要內部做好了才外部開放。在內部不斷地改革的基礎上,我們也同時逐步地開放,對外開放。”他同時表示,對外的開放,盡管可能出現離岸人民幣太多沖擊內地的金融體系等負面影響,但這種沖擊或許會迫使內部金融系統改革,使其更快地走向市場化。

(責任編輯:章斐然、楊波)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相關專題
  • 熱點新聞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