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

白龍珍珠城殘垣訴歷史 南珠產業借“海絲”東風再起航

來源:人民網  2014年08月29日09:29

白龍珍珠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城“周三百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是朝廷派來的採珠太監巡檢珠場、收珠的居所。(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白龍珍珠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城“周三百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是朝廷派來的採珠太監巡檢珠場、收珠的居所。(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下一頁

人民網北海8月28日電(車柯蒙) 白龍珍珠城遺址曾是令人驕傲的南珠標志,傳說古時有一條白龍飛到這裡上空,落地不見蹤影,人們認為白龍降臨乃吉祥之地,便從那裡建城,稱為白龍城。此地歷代盛產珍珠,質優色麗,以“南珠”之稱聞名於世。流傳多年的民間神話故事“合浦珠還”就發生於此。今日,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團一行在北海市文化學者范翔宇的帶領下來到位於北海市營盤鎮白龍社區的白龍珍珠城。

“珠還合浦”傳說尚存 古樹保下城牆

范翔宇向記者們介紹,白龍珍珠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城“周三百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是朝廷派來的採珠太監巡檢珠場、收珠的居所。城牆牆心填充泥土和珠貝,大約每填8厘米厚的黃土,就夾墊一層珠貝,層層夯實。可惜的是,城牆在抗戰時被拆毀,僅余南城一段殘垣。1992年重建了南城門樓,用青磚把殘垣圍護在新城牆內。推開城牆上的一道小門,進入城牆內部,可以看到這段明代城牆的殘垣。

登上城樓可向南遠眺到海上珠場,歷史上最佳的“南珠”就出於此地——白龍灣的楊梅珠池。立在南城門外有三塊古碑,分別記述一名採珠太監“黃爺”的功德,廉州府李遜彈劾橫行霸道的採珠太監、為民請命的事跡,以及明代天妃廟的碑記。范翔宇介紹道,該海域自古就是最好的珍珠出品地,“珠還合浦”的傳說就源自這裡。白龍城建在層層堆積的珠貝上,明代以前就已經是採珠勝地,明代朝廷專門派太監守在這裡取貢珠。

雖然大部分城牆已經湮滅。但白龍社區的兩棵古樹卻保下了兩段城牆。這兩棵榕樹從城牆中長出,根須包覆了好些城磚。當其余城牆被拆毀時,樹體中的城磚因無法取出,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南珠之鄉”再振南珠產業 借“海絲”東風尋商機

明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合浦珠名曰‘南珠’。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南珠以晶瑩渾圓、凝重耀目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發現的珍珠是淡水珠,而海水珠一經發現,其品色之優立刻震驚世人。合浦,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邊陲古郡,也因為盛產珍珠而成為人人向往的南珠之鄉。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后,合浦珍珠作為商品遠銷海外,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如范翔宇所說,“先有珠后有市,有市后有路,路通了絲路就走起來了”。

曾經廣銷海外的南珠,在歷史上卻幾度興衰,1998年,南珠更是經歷了一次“生死危機”:當年的南珠因為品質過差而被“世界珍珠節”拒之門外,“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神話被無情地打破了。隨著養殖環境惡化、銷售市場混亂無序、出產的珍珠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制約,南珠產業變得有些“黯然失色”。

近年來,為重振南珠產業,北海市從養殖、加工、銷售、文化創意等環節上加大南珠產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修復南珠歷史遺址,建設南珠文化主題公園,謀求加快南珠產業融合。正在推進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為南珠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相信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南珠必將“重放異彩”。

【1】【2】【3】【4】【5】【6】【7】【8】【9】

分享到:
(責編:邢鄭、夏曉倫)

 高清推薦

 相關專題

 財經新聞排行榜

  1. 113年近20萬億 土地出讓金成…
  2. 2專家談央企高管薪酬 “官商通吃…
  3. 320萬億土地出讓金成糊涂賬 曝…
  4. 4一張圖告訴你:國企老總薪酬究竟…
  5. 5財政部:社保基金結余近5萬億
  6. 6美暫停向中國人發EB-5移民簽…
  7. 7上市央企高管205人年薪超百萬…
  8. 8國企高管"限薪令"爭議:收入差…
  9. 9調查顯示:三成大學生暑期實踐入…
  10. 10昂貴的國學班背后:成管理者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