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最富1%人口佔有財富將超另外99%人口財富總和

分配失衡,世界“財富天平”傾斜加劇(深度觀察)

本報駐英國記者  黃培昭
2015年01月22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球財富嚴重不均折射出西方國家經濟社會存在的制度弊端。圖為在美國紐約地鐵站內乞討的流浪兒童。
  人民視覺

  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發展與救援組織樂施會1月20日發布報告稱,全球財富嚴重不均,到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口所佔有財富將超過另外99%的人口財富總和。數據折射出當下世界不同人之間“財富天平”嚴重傾斜的殘酷現實,也拷問著西方國家經濟社會存在的制度弊端,促使人們深入探究這一弊端產生的原因和症結。

  現實——

  駭人的1%和99%

  根據樂施會的報告,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口群體所佔有的財富,從2009年的44%增長到2014年的48%,而到2016年,這一比重將超過50%。在這1%的部分中,人均財富為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

  報告指出,即使在剩余的52%的財富中,幾乎全部是被其中最富有的20%人口所佔有,而其他80%的人口總共僅擁有全球財富的5.5%,這樣平均下來,每人隻有區區3851美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

  “情況可能比你想象和我們所描繪的還要嚴峻,3851美元只是一個平均數值,而事實上,現在世界上每9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吃不飽。全球有10億多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25美元。”樂施會新聞部負責人馬特·戈瑞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戈瑞格介紹說,1%最富有人群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這兩個洲的最富有人群數量佔全球近80%。不過,眼下新興經濟體中也在不斷涌現富有人群。

  樂施會總干事、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共同主席拜安伊瑪強調說:“全球財富不平等的程度觸目驚心,盡管這一問題一再被提上全球議程,但最富有的那部分人與其他人之間的鴻溝仍在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也強調說,“在大多數國家裡,增長帶來的好處隻被很少一部分人享有。這不利於世界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根源——

  分配機制存在弊端

  不久前,樂施會還發布了一份名為《兩類英國人》的研究報告,稱英國五大最富家族總資產為282億英鎊(1英鎊約合10元人民幣),而1260萬最貧窮民眾總資產不過281億英鎊。另外,佔人口0.1%的最富裕群體財富增長速度比小康家庭快近4倍。樂施會活動和政策負責人菲利普斯說,“英國正在成為一個被嚴重分割的國家,富有的精英階層收入快速上升,而千百萬家庭則努力避免入不敷出。”

  英國五大家族凸顯的財富不均已成為英國的“最大挑戰”。樂施會批評說,英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使富人獲益,而窮人處於不利地位”,持續的財政緊縮措施可能導致80萬兒童和190萬成年人在2020年陷入赤貧狀態。

  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經濟和社會學教授普林斯對本報記者分析說,全球范圍的貧富鴻溝越拉越大,反映出財富分配機制軸心發生斷裂的客觀現實。宏觀上看,人類創造的財富不是在減少,而是在逐年增多,但財富輸送和分配等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富人越來越富,他們的財富像滾雪球一般越積越多,貧苦的人則變得越來越窮。這種循環的過程,是人類的悲劇,也是由國家制度本身的弊端形成的。有媒體甚至指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政策是為富人量身定制的,富人如魚得水,窮人則生活得捉襟見肘。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背后,是貧民窟黯淡昏弱的灶火,以及為一日三餐苦苦發愁的窘迫身影,這是許多西方國家現實生活的生動寫照”,英國《生活報》在評論中這樣寫道。文章認為,體制的弊端,政策的缺失,根深蒂固的結構性矛盾,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的諸多缺陷等,是生發富者更富、貧者更貧這一惡性循環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影響——

  社會危機風險加大

  樂施會的報告指出,全球大量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裡,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和人類的進步等都構成了威脅,它使政治遭到侵蝕,使政府更多地只是在為富人的利益服務,而犧牲了普通人的利益,甚至一些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游戲規則也是由富人說了算。

  報告說:“根據在西班牙、巴西、印度、南非、英國和美國等六國的調查,多數人認為法律站在富人一邊,為擁有巨額財富的人說話”。 同時,報告還認為,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平衡,也造成其它諸多方面的不平等,如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社會鴻溝不斷加深、政治階層分化等。

  報告強調說:“經濟資源很大程度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給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造成威脅,致使人類沒有一起發展,而是在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作用下更加分離,其結果是不可避免地加劇社會緊張,令爆發社會危機的風險變得更高。”

  雖然在英美等國有聲音呼吁政府設立“財富稅”,遏制富人越來越富的勢頭,讓窮人也能“分一杯羹”。可惜的是,現實總是太冷酷,英國《旗幟晚報》在評論中發問:填補貧富鴻溝這一理想的光芒,何時才能照進冰冷的現實?

  “必須解決財富失衡問題,隻有這樣才能處理好貧窮問題,否則,財富與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會造成惡性循環。”拜安伊瑪也直言不諱地說。

  (本報倫敦1月21日電) 

     

  >> 點評 <<

  陳鳳英(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是人類發展進程中長期存在又難以解決的頑疾。然而,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尤其發達國家內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與西方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高企有直接關系。尤其是,美國三輪量寬政策,釋放巨額流動性,大量貨幣並非投資於實體經濟,卻刺激股市房市暴漲,再次造就巨大的財富效應。然而,窮人以及部分中產階層,由於失業或工資低微,生活入不敷出,與虛擬經濟繁榮無緣。而富人則在新一輪造富運動中掙得盆滿缽滿。加之債台高筑,政府無錢也無心為窮人構建起應有的社會保障機構,這是導致窮人更窮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的富人正變得更富,窮人則變得更窮,前者富得無處花錢,后者則窮得無錢可花。結果,窮人增多嚴重影響消費,延緩經濟復蘇。

  貧富鴻溝擴大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正演變成社會和政治問題。因此,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應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應對。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2日 21 版)
(責編:竇明、王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