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海上絲路,中非揚帆駛向新時代(絲路觀察)

2015年03月31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坦桑尼亞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是坦經濟發展輸血的大動脈。
  新華社發

  毛裡求斯水電巴加泰勒大壩項目現場。
  本報記者 孫天仁攝

  蒙內鐵路標軌3標段工地。
  本報記者 孫天仁攝

  肯尼亞蒙巴薩港19號泊位上的橋吊。
  新華社發

  達累斯薩拉姆火車站,停著中國產的“東方紅”火車頭。
  本報記者 汪曉東攝

  非洲

  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把亞洲和非洲兩塊大陸緊緊連在一起。今天,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給中非、亞非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非洲的海岸有很多說法,如西非的“黃金海岸”“象牙海岸”,東非的“瓷器海岸”。“瓷器”的英文就是“China”,它正是中非交往的重要媒介。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非洲人不僅迷上了精致的中國瓷器,更與真誠友善的中國人成為全天候朋友。

  “中國路”上了肯尼亞郵票

  春節前夕,本該是返鄉大潮,然而北京飛往約翰內斯堡的南非航空公司航班幾乎客滿,且絕大多數是中國乘客。一打聽,很多人是在非洲做工程的,他們是這趟航班的“常旅客”。“在非洲過中國年,也挺有意義的!”一名乘客笑言。

  今年1月23日,在位於肯尼亞西察沃國家公園內的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3標段工地上,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出席了開工儀式。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公裡,總造價約38億美元,是肯尼亞百年來最大的工程之一,這條鐵路由中國路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肯雅塔對本報記者說,蒙內鐵路將促使肯尼亞經濟年增長率由5.8%提升至8%,並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推動肯尼亞實現經濟轉型。

  說起中國在非洲參建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如數家珍:除了在建的蒙內鐵路,還有中國幫肯尼亞建成的可容納3萬人的體育館、3家中資企業聯合承建的內羅畢北環公路等。肯尼亞人稱這條公路為“中國路”,還把它印上了郵票。

  與此同時,中國“南車”在南非拿到了20多億美元的機車訂單。以高鐵技術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在非洲一路高歌。目前有2000多家中資企業在非洲投資設廠,這也促進了當地的配套設施與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動了符合當地的市場經濟體系建設。

  同時,中非之間的金融合作也日益紅火。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非洲第一大銀行南非標准銀行20%的股權,成為標行最大的單一股東。此后,工商銀行與南非標准銀行在貿易融資、國際結算、投資基金、大宗商品、全球市場、投資銀行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

  2013年,中國南車中標南非國有運輸集團“運網”95台機車,2014年中標459台機車,涉及58億蘭特的保函,均由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提供支持。未來3年,中行計劃在非洲投入100億美元的資產。

  非洲企業在中國投資也是方興未艾。中國駐南非開普敦總領事館總領事梁梳根介紹,南非米勒釀酒有限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到中國投資,收購了很多中國啤酒企業。南非傳媒集團收購了騰訊35%的股份。南非不僅向中國出口葡萄酒、水產品,目前還在洽談牛肉、奶制品的出口事宜。

  中國對非進出口貿易在近10余年一直保持強勁增長。2009年后,中國便一直是非洲最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最新公布的數字,2014年,中國與非洲進出口額達2218.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5%。

  近年來,在國內很多城市能看到毛裡求斯的旅游廣告。中國駐毛裡求斯大使李立說,2012年以來,赴毛裡求斯旅游的中國游客首次達到1萬人次后逐年翻番,到2014年底,這一數字高達10萬人次。

  “現在是中非關系的最好時期,中非經貿合作潛力和空間巨大。”中國駐南非大使田學軍說。

  打造中非經貿合作“升級版”

  哪怕是第一次來,坦贊鐵路達累斯薩拉姆車站讓中國人感覺也是分外熟悉。鐵軌上停著東方紅火車頭,車廂裡用著老式電風扇,辦公區大廳裡懸挂著三位老一輩領導人的照片,中間是毛主席,兩側分別是坦桑尼亞前總統尼雷爾和贊比亞前總統卡翁達。在站台上遠眺,銘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制造”字樣的枕木伸向天際,不禁讓人想到近半個世紀前,這條鐵路線上人頭攢動,中坦兩國工人揮汗如雨的場景。

  中坦友誼紡織廠——對於這個名字,老一代中國人應該並不陌生,它就坐落在離達累斯薩拉姆火車站不遠處,如今已更名為中坦合資友誼紡織有限公司,它也從當年的援建項目,變身為高度本土化、在市場上獨立拼殺的企業,公司生產的非洲花布,雖然價格比當地其他品牌要高10%到20%,但依然供不應求。公司董事長、來自江蘇常州的吳彬顯然不滿足於此,生產效率不高、產品單一始終是他的心結:“現在我們在等待重組,希望通過技術改造來提升生產力,打造並且延長產業鏈,做好轉型升級。”這片佔地700畝的土地或將見証一場新的“中坦友誼”。

  “中非經貿合作開始運行新版本。”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呂友清歸納為“商人入會、企業入園、行為合規”,特別是要發揮“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作用,以促進中坦經貿合作的領域更加寬廣,產業更上檔次,規模更加宏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坦政府貢獻更多稅收,為坦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貢獻不竭力量。

  目前,中資企業已經深度參與非洲大陸“三網一化”進程,即與非洲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區域航空網,助推非洲基礎設施工業化。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心尼雷爾基金會廣場項目建設工地,“中鐵建工”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從上世紀70年代參與坦贊鐵路建設開始,中鐵建工就“從未離開”,坦贊鐵路建成后,他們以中國鐵路專家組建筑組的名義留了下來,做后期的維護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在坦桑尼亞的市場經濟改革中,他們也走向了市場。過去的10多年,他們逐漸成長為坦桑尼亞甚至整個東非建筑市場上的巨頭,僅承建的高端酒店就有20多家。尼雷爾基金會廣場就是一個集酒店、商業、辦公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也是中國與非洲國家深度合作開發的第一個高端項目。“我們將來爭取通過廣場、酒店、商場項目,來做城市的配套運營服務商,而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則要做基礎設施的運營供應商。”中鐵建工集團東非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波說。

  王攀,中國南車株機公司海外市場營銷中心副總監,也是中國南車拿下南非“運網”25億美元機車項目的營銷人士。他說,南非等一些非洲國家正在推動宏偉的鐵路復興計劃。南非選擇中國造機車,正契合其制造業升級的意圖,從而擺脫長期以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

  目前,85台“南車”電力機車已經用於南非錳礦和鐵礦石運輸,南非“運網”鐵路貨運公司首席執行官加馬表示,使用效果非常滿意,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省了能源。

  四達時代是中國的民營股份制企業,自2002年起,先后在南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亞、肯尼亞等24個非洲國家注冊成立公司,在13個國家開展數字電視及移動電視業務運營,用戶超過500萬,成為泛非地區發展最快的數字電視運營商。“要讓非洲人民看得上、看得好、看得起數字電視,共享數字電視的美好。”四達時代肯尼亞公司負責人蘭勇說。

  “中國的態度是真誠而務實的”

  雖然陰雨連綿,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巴加泰勒(毛裡求斯)大壩項目工地施工依然如火如荼。

  “民生工程來不得半點馬虎。”作為施工方的項目經理,汪澎始終繃緊質量這根弦:“巴加泰勒水壩項目由中國一家銀行提供優惠貸款,於2012年3月開工。該項目建成后,可滿足毛裡求斯約60萬人口在2050年前的供水需求,並提高當地灌溉能力。這對嚴重缺水的島國來說,是個重大民生工程。”

  中資企業更加注重研發投入和技術轉移。中興公司把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售后平台都設在肯尼亞,區域的技能培訓中心也在肯尼亞。中興集團肯尼亞公司總經理劉森介紹,中興在非洲的技術轉移主要有三種方式——在國內有中興通信學院,為客戶、優秀外籍員工提供專業培訓﹔在肯尼亞有技能培訓中心,定期給本地員工做系統培訓,特別是國內專家來的時候,安排交流學習﹔以師帶徒,通過項目幫助本地員工提供技能,這也加強了雙方員工的融合。

  在肯尼亞一些中資企業的實驗室裡,可以看到中國的技術工程人員和當地工人在一起做試驗。當地青年人說,他們從來沒有進過實驗室,他們都非常興奮。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訪問坦桑尼亞時用“真”“實”“親”“誠”四個字概括了新形勢下的中非關系。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近些年來,中國加大了對非援助和合作力度。隻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諾,就一定會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在非洲,總能聽到這樣的議論:中非經貿關系有別於西方,中國的態度是真誠而務實的,對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南非前公職部部長柯林斯·沙巴納生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非洲與西方的貿易是一種不平等的模式。而中國進入非洲,秉承的理念是互利合作,相互尊重。沙巴納說,非洲很多國家獨立隻有幾十年的時間,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等發展比較緩慢。中國正在擴大與非洲的貿易往來,到非洲投資醫療、公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都是非洲國家迫切所需。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宏偉構想后,非洲各界都想了解這一構想的具體內涵和外延,他們關心的是“一帶一路”將如何給非洲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毛裡求斯副總理兼旅游和對外交通部長杜瓦爾說,復興海上絲綢之路,毛裡求斯非常願意參與其中。毛裡求斯是聯通亞洲與西方的貨物、服務貿易平台。他希望將毛裡求斯作為中國走向非洲的區域航空中心的樞紐,毛裡求斯也在努力打造成為非洲的金融中心。

  匯豐銀行毛裡求斯分行首席執行官布裡斯表示,希望搭乘中國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快車”。毛裡求斯匯豐銀行近年來積極拓展人民幣結算業務,該銀行專門設置了中國事務專員。

  印度洋委員會秘書長德萊斯塔克態度也非常積極。他對海上絲綢之路非常支持,希望能通過這些計劃的相互交融,加強毛裡求斯、印度洋地區和非洲、亞洲之間的相互聯系,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 

  (本報記者蔣安全、汪曉東、孫天仁、胡妍妍、付妍、苑基榮、倪濤、王欲然)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31日 13 版)
(責編:楊曦、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