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贏“大思路”(絲路絮語)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個“大手筆”,是具有廣泛包容性和巨大發展潛力的一個“大平台”,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一個“大思路”。
中國通過傳承古代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迎難而進的精神,賦予其時代內涵,煥發其時代活力,彰顯其時代價值,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中國人常說,“千裡姻緣一線牽”,海上絲綢之路就是連接中國與非洲的這根紅線,是一條友誼之路與合作之路。早在600多年前,中國明朝鄭和船隊曾到達東非沿岸國家。在非洲大津巴布韋遺址中,人們發現了4塊中國明代瓷器碎片。在位於開普敦的南非國民議會,保存著一幅中國明代繪制的《大明混一圖》的完整數碼復制品,這是迄今世界最早的較完整描述非洲地理位置和輪廓的古地圖,表明中國人民早已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了解非洲、接觸非洲。新中國成立后,海上通道對促進中非經貿、人文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夯實了中非傳統友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把中國與非洲這對“命運共同體”更緊密地連接起來,為中非合作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力。
中非合作推進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強化理念和政策溝通,將“中國夢”與“非洲夢”、中國的“兩個一百年”目標與非盟2063年遠景規劃緊密結合起來,做好頂層設計。
二要強化道路聯通,發揮中方在資金、技術、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帶動非洲港口、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將海上絲綢之路與中非合作建設的“三大網絡”“六大工程”有機銜接起來,形成強大的輻射和帶動效應,使整個非洲大陸受益。
三要強化產業和貿易融通,積極參與非洲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建設,推動中國先進制造業與優勢富余產能“走出去”,助推非洲工業化進程,提高其自主發展能力,實現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四要強化民心相通,充分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促進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友誼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中非在科技、環保、教育、旅游、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作者為中國駐南非大使)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3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