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三農微觀察:農村扶貧需要“組合拳”

高雲才
2015年08月02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用真辦法,實舉措,硬功夫,構建新型的“滴灌式”的“到人到戶”扶貧模式

看著城市在霓虹燈下日新月異,想起挂職工作的貧困縣,縱然過了些年,依然覺得是穿越。孩子們蓋的是掩飾不住身長的短被,墊的是農村防雨用的牛毛氈,住校的幾十號孩子擠在一間教室裡過夜……貧困是現代化道路上的頑疾,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填平的鴻溝。

國家統計局年初發布數據,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扶貧標准計算,2014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

年收入2300元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貧困人口每天6.3元的生活費,不夠吃一份好點的冰糕。也就是說,即使幾次調整,這個標准依然很低。在一個財政收入超過14萬億、GDP已經達到63萬億的國家中,大面積貧困人口的存在,是不能接受的。

農民富,則國家富。習近平總書記在當年的《擺脫貧困》一書中指出,盡短時間使國家“脫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才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工作。扶貧開發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部分,是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

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搬遷扶貧的實踐說明,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貧困地區充分發揮地方獨特優勢,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在特定的領域裡擺脫貧困,甚至“先飛”。

扶貧,要有科學手段。方式方法多種多樣,開發式扶貧,精准扶貧,搬遷扶貧。要因地制宜,什麼合適,就用什麼。要有真辦法,實舉措,硬功夫。要努力構建新型的“滴灌式”的“到人到戶”扶貧模式。

扶貧,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要通過完善扶貧體制和機制,多措並舉,定向施策,精准發力,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擺脫貧困,很難一蹴而就,必須鍥而不舍。扶貧,要注重實效,不能搞花架子,搞盆景,也要注重發展方式轉變,不能心急,不能不管地方特點,眉毛胡子一把抓,撿到籃子裡都是菜。

擺脫貧困,需要“組合拳”。機制上著力,要更加注重發展普惠金融機制建設,更加注重貧困地區人才開發,扶持適合地方發展的多種產業,在產業扶貧中完善“造血”機制。制度上著力,必須改變資源分散、體制分割、管理分治的“多龍治貧”現象,加大貧困地區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扶貧規劃與城鎮化規劃統籌相協調。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02日 11 版)

(責編:值班編輯、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