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成就顯著(輝煌“十二五”)

本報記者 白天亮
2015年10月15日08: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九場報告10月14日在京舉行,本報記者採訪了報告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問:“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有哪些新的變化?

  答: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並把實現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新時期就業方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促進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本屆政府將“穩增長、保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連續出台了多個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文件。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和勞動者就業需要,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又制定實施了新的就業創業政策。新一輪政策將鼓勵創業與促進就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系統梳理和整合現有的各項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完善了相關措施,是對積極就業政策的豐富和發展。總的看,這幾年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具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更加強調創業帶動就業,形成了包括創業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等一整套政策﹔二是由過去主要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轉變為突出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三是更加強調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更加注重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的功能。

  問:近年來,我國就業規模有何變化?

  答:我國城鄉就業人數持續增加,從2010年的7.61億增加到2014年的7.73億,增加1148萬。其中,城鎮就業人數從3.47億增加到3.93億,年均增加1156萬。過去4年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000萬以上,分別為1221萬、1266萬、1310萬和1322萬,累計將近5200萬。今年1—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066萬,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幾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於“十二五”規劃5%的控制目標。同期,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保持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2011—2014年,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53億人增加到2.74億人,增加211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總量從1.59億人增加到1.68億人。作為一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環境,這幾年創造如此多的就業機會,並保持較低的失業率水平,的確是來之不易的。

  問:“十二五”以來,我國就業結構不斷優化,都有哪些顯著特點?

  答:一是從產業結構看,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36.7︰28.7︰34.6轉變為2014年的29.5︰29.9︰40.6。其中,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年均下降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年均增長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表明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向好和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的發展趨勢,這是我國工業轉型步伐加快、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果,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變化。二是從所有制結構看,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從2010年的1.05億人增加到2014年的1.69億人,佔全部城鎮從業人員的比例從30%提高到43%。這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三是從城鄉之間的就業結構看,城鎮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45.6%提高到2014年的50.9%,4年增加了5.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四是從就業形式看,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就業形式日益靈活,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等各種靈活就業形式迅速興起,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網絡就業創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不斷擴大。有關課題報告顯示,到2014年底,我國網店直接帶動就業累計超過1000萬人。

  問:國家出台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創業是就業之源。本屆政府把“雙創”作為促進經濟發展“雙引擎”的一個重要引擎,制定了一系列新舉措,發展眾創空間、電子商務、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等。近期,國務院又印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打造眾創空間、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通過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強化創業服務、採取針對性幫扶等措施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市場主體空前活躍,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雙創”活動迅猛發展。近年來,我國新登記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從2011年的200萬戶增加到2014年361萬戶,年均增長21.8%。今年上半年新登記企業200萬戶,同比增長19.4%。截至2014年底,全國私營企業達1546萬戶,個體工商戶近5000萬戶,分別比2010年底增長83%和44%,帶動2.5億人就業。

  問: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取得哪些進展?

  答:近年來,高校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突破600萬人,2014年突破700萬人,今年達到749萬人。國家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在引導畢業生多渠道就業、鼓勵創業、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實施就業促進計劃,建立實名制就業服務系統,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培訓、見習等幫扶措施,不讓離校畢業生成為斷線的風箏﹔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目標是4年推動80萬名畢業生實現創業﹔通過完善扶持政策,暢通高校畢業生自由流動和職業發展通道,使更多畢業生能夠立足基層、立足一線、立足崗位成長成才。這幾年,高校畢業生每年離校時的就業率都穩定在70%左右,年底總體就業率超過90%。2014年,大學生創業人數達到47.8萬。

  在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國家通過援企穩崗、就業幫扶、就業援助等措施,幫助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11—2014年,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每年都超過550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年均180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共幫助22.7萬戶零就業家庭中26.8萬人實現就業,確保了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殘疾人就業也取得較快進展,2014年全國城鄉勞動年齡段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2159.6萬。

  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這幾年來,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取得哪些重大進展?

  答: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突出重點,深化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最突出的一個成就,是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全國所有省級地區都制定了新的城鄉居保實施意見,基本實現了制度名稱、政策標准、經辦服務、信息系統“四統一”。隨后出台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進一步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兩項制度相互連接、互為支撐。這些舉措,在制度上、政策上消除了影響勞動力和人口合理流動的障礙,實現了制度平等和管理資源共享,在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其次,是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初,中央經過充分調研、反復論証,決定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思路概括起來就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一個統一”即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多繳多得﹔“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確定機制與調整機制同步完善、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同步實施。這項改革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有利於緩解“待遇差”、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促進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形成人員能進能出合理流動的機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目前,各地正在抓緊開展情況摸底、數據測算、政策配套等工作,改革在有序推進中。

  與此同時,社會保險其他相關制度建設都在不斷推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包括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調整機制等重大問題的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明確了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政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市級統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政策上取得突破。失業、工傷、生育保險降低費率工作先后啟動實施,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670億元。

  問: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有多少人參加了各項社會保險?不斷提高待遇水平取得哪些新進展?

  答: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已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從就業群體擴大到非就業或就業不穩定的群體,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計劃。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國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8.46億、6.56億、1.71億、2.08億、1.76億。

  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不斷提高的待遇水平是人民群眾的普遍期盼。在養老保險方面,2014年,領取養老金人數2.3億,其中離退休人員8593萬、城鄉老年居民1.43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自2005年開始到2015年,已經連續上調11年。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養老金700元,2010年達到1362元,2014年已經超過了2000元。連續較大幅度調整基本養老金,對改善企業退休人員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醫療保險方面,2014年,城鎮職工有15.2億人次享受醫療待遇,其中住院4729萬人次﹔城鎮居民有4.2億人次享受醫療待遇,其中住院2801萬人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2014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以上和70%左右,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貴的問題。在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方面,享受待遇的人數和待遇水平也大幅提高。

  問: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問題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在維護基金安全、促進基金保值增值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基金是社會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2014年,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98萬億元,支出合計3.3萬億元,累計結余合計5.23萬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06.6%、119.7%和124.1%,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社會保障資金是億萬人民群眾的“養命錢”,必須確保安全,不容有半點閃失,更不能被擠佔挪用。目前,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社保基金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建立了嚴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能夠有效規避風險。隨著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基金管理鏈條拉長、環節增多,國家更加重視基金監管工作,加快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制度建設,健全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在全國范圍開展基金管理情況專項檢查,提升監管手段,切實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審計表明,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總體安全完整,運行平穩規范。

  經過多年研究論証,並公開征求意見,中央今年出台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將按照市場化、多元化、相對集中運營的方式進行投資運營,政府加強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這個辦法的實施,有利於拓寬基金來源、增強養老基金的支撐能力,對於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5日 23 版)
(責編:劉然、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