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經濟新常態下工業增長主要靠創新驅動

不能把工業增速減緩歸咎於工資上漲(熱點辨析)

史  丹
2015年12月03日06: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期。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是,工業增速減緩。其原因何在?近年來關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影響工業競爭力的說法比較流行。從表面上看,我國一些地區制造業企業的確出現了工人工資上漲和招工難現象。但是,衡量工業的工資水平不僅要與過去比,還要與其他行業比。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2003年至2013年,制造業平均工資增長3倍,交通運輸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也增長3倍,批發和零售業則增長4倍。而且,制造業工資水平並不高。可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漲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並不突出,制造業工資水平相對於某些行業甚至是下降的。

  可見,勞動力工資水平上升並不是工業增速減緩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正是制造業工資水平較低,導致其對優質勞動力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制造業人力資本投入明顯不足。2004年至2013年,我國各產業就業人口增長70%,第一產業就業人口下降40%,新增就業人口和第一產業轉移出來的人口主要流向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其中,建筑業與服務業中的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住宿餐飲業的就業人口增長已超過制造業。制造業就業人口增長僅與平均就業人口增長相當。由於受教育程度高的勞動者會要求更高的工資,所以,更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者流向服務業。2000年至2010年,我國制造業高中學歷就業者所佔比例下降幅度高於服務業,大專以上學歷就業者所佔比例上升幅度低於服務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工資上漲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工資上漲不是影響我國工業競爭力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工業增速減緩的根本原因。保持工資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同步,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目前,我國工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與以往經濟下行期類似,如產能過剩、企業虧損面擴大、增速減緩等。但從本質上看,我國工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是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問題,而不是經濟周期性問題,解決工業發展問題必須在經濟新常態這個背景下尋求方案和措施。經濟新常態下,工業增長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而不是低水平的規模擴張。人力資本、創新活力和制度變革等決定工業增長的質量和速度,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是工業發展的方向。相應地,工業吸納就業人數會逐步減少,但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在工業競爭中,人力資本競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如果現在仍以低成本勞動力投入作為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就不僅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而且會使我國在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輪制造業競爭中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提高工業競爭力的緊迫要求。針對工業人才流失及吸引人才能力不足問題,有關部門和企業應加大吸引國內外高級制造業人才的力度,在落戶、子女上學、工資待遇等方面予以適度傾斜,打造我國制造業人才高地。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3日 07 版)
(責編: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