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地方兩會,“小目標”裡有大期盼(評論員觀察)

呂曉勛
2017年01月25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開列民生清單多一點未雨綢繆,落實改革舉措就能多一點從容不迫

  

  今年的地方兩會,比往年開得更早一些。手機不能帶入會場,通信設備統一放入存放櫃﹔政協委員離會15分鐘即視為缺席,將被點名通報批評和處理﹔單獨設立會風監督組,檢查代表委員的守紀情況……越來越嚴的會議紀律,幾乎已成各地“標配”。朴素、嚴謹的會風,有力提升了會議質量,也讓促改革發展、助民生改善的主題更加鮮明。

  觀察各地的改革步調、政策走向,兩會是一個重要窗口。當前,隨著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遇到的難啃“硬骨頭”也越來越多。“三去一降一補”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供給側改革怎麼切實深化?環境污染何以實現標本兼治?能否解決好這些社會熱點、難點,不僅體現對改革的認識與態度,更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執政智慧與水平。從定下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承諾“真金白銀”減稅降費,到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競爭能力,再到立下治霾“軍令狀”、對一切環境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各地會場上傳來的“好聲音”,透著向改革要效益,為民生破難題的勇毅和執著,無怪乎有媒體以“實質性動作”來總結評價。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有人說,政府工作報告“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有億萬次的心跳”。此話信然。在浙江,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將“最多跑一次”,以此倒逼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在甘肅,農村幼兒園將補充4000名教師,為應對二孩政策放開做充分准備﹔在山西,農村將新建600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解決農民養老的迫切需求……那些隱藏在報告中的數字細節,既展現了自身問題所在,也表達了補齊短板的決心。正如網友所言,“政策有溫度,執行有力度,思維有角度,就不怕事情有難度”,開列民生清單多一點未雨綢繆,落實改革舉措就能多一點從容不迫。

  讓政策的“紅包”、改革的“紅利”化為群眾的獲得感,依靠的是一個個“小目標”的漸次實現。會場上,代表委員們“費盡心思”求發言,為的就是晒晒來自群眾的“小目標”。而邀請市民旁聽政府工作報告,組織座談會請他們提建議,部門一把手和市民面對面溝通對話,則體現了政府部門對群眾“小目標”的關切。民生向來無小事。無論是推進村組道路建設,還是全面啟動適齡婦女免費“兩癌”檢查,抑或是將遏制“炒房”行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惟有摸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化解民生焦慮。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對標一流,就不難找到發展短板。今年地方兩會,區域發展聯動被更多提及。各地不再局限於細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地頭賬”,而是著眼於從合縱連橫中尋找發展“藍海”。從打通區域之間的斷頭路,到共同保衛“舌尖上的安全”,再到一起呵護“同一片藍天”,根據實際情況落實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既為清除發展的絆腳石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深化改革創造了寶貴空間。

  “疏解整治促提升,拆違治亂建高端”,有人大代表在會場上展示了一副基層群眾撰寫的對聯。這既是對政府工作的肯定,也蘊含著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下一站的風景更動人。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抓住歷史窗口期,循著“好聲音”的走向,發揚重務實、敢擔當、求創新的改革精神,必能以濃墨重彩勾勒出一條令人民滿意的執政新軌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5日 05 版)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