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溫度 不帶走一草一木"
平安集團對口幫扶連塘村洋頭村 建設改善基礎民生

春節將至,剛剛喬遷新職場的平安集團員工,在平安金融中心收到一份特殊的年貨——來自對口扶貧村河源紫金連塘村桐公山農場的兩萬斤春甜桔。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紫金縣地處粵東北東江中游,是廣東著名的革命老區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依山傍水,林木蔥蘢,然而在青山綠水的背后,是一頂多年都不曾摘掉的窮帽子。
2016年,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開展新時期精准扶貧工作的整體部署,中國平安新一輪扶貧工作吹響號角。作為紫金縣龍窩鎮連塘村和洋頭村的對口幫扶單位,平安集團和平安銀行的扶貧干部和駐村干部心系老區,扎根山村,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真心付出,帶來溫度,不帶走一草一木,幫助貧困村走上希望之路。
給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臘月的深圳,天氣漸涼。凌晨5點,平安集團黨群部總經理肖建榮早早起身,這天他要專程驅車三百多公裡前往連塘村,了解村裡的扶貧項目進展情況,也給鄉親們拜個早年。“一早起來,我和老伴兒把洗淨晾干的衣服、鞋子和新毛毯打包,給村裡的貧困戶帶去。”
作為平安集團的扶貧干部,自2016年4月以來,這已是肖建榮第八次進村。三個多小時路途中全程無導航,即便在交叉縱橫的鄉間小道,他也是輕車熟路。
“這裡,以后是綠油油的茶山,那一片,是金燦燦的桔山,不遠處還有柚子山和梅子山……”每一座山溫暖名字的背后,是平安集團扶貧干部們對產業項目豐收的信心和期盼。但扶貧工作,遠不是為山林取名這般浪漫。每次進村,扶貧干部都是連軸轉,白天和村干部走訪貧困戶,調研種養殖戶、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晚上和駐村工作隊一起“頭腦風暴”到深夜。來的多了,扶貧干部和村民們都成了熟臉人。
好在,每次進村,變化都顯而易見。眼瞅著之前的荒山,在產業幫扶后逐漸生機盎然,大家心裡也溫暖起來。 “前幾次進村,我們在扎實調研后確定了整體工作思路,半年多下來,事實証明我們的方向是沒錯的。”平安扶貧干部們介紹,平安的扶貧工作整體按照“定位到戶,精准到人,核心工程,惠利村鄰”的思路和“先生產后消費”的原則,充分提高幫扶資金的利用率。按照考核指標,在確保每年貧困戶脫貧的前提下,通過村集體經濟項目的投入,實現滾動開發,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最后根據政府各部門配套政策,落實相應的民生項目,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幫最困難的鄉親們日子先好起來”
如今,在村裡走街串巷,看到貧困戶家裡熱火朝天的忙年景象,扶貧干部們不禁想起三個月前的那個早上。
2016年11月初,雨后的紫金天氣轉涼,但龍窩鎮連塘村和洋頭村的貧困戶們心裡卻暖洋洋的。一大早,大家就聚集在村委會議室,認真聽養雞專業戶的專業講座,之后,更熱鬧的是胡須雞雞苗派放。駐村工作組根據貧困戶的基本情況、飼養意願,為大家免費發放種苗,最多的安排300多隻,少量的也有20多隻。行走不便的,工作組安排專人送到家裡﹔有意願但沒有建好雞舍的貧困戶,工作組提前幫忙建好,雖然忙碌了一整天,但大家都樂呵呵的。之后幾天,駐村工作組還組織技術人員對散養“胡須雞”的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並發放雞飼料。
幫助貧困戶養殖胡須雞,是平安集團聚焦貧困戶脫貧的抓手之一。“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是此次工作的核心任務,因戶因人制定脫貧方案,確保貧困戶按時實現脫貧且不返貧。同時關注后進村民,確保不再新增貧困人口。”平安集團扶貧辦何道俊介紹,2016年5月,平安集團抽調平安產險的楊慶豐和平安銀行的鐘軍兩位紫金籍干部,駐村開展扶貧工作。扶貧工作隊對貧困戶情況逐一進行了排查,並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公示,確定幫扶對象,完成了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之后,由扶貧辦聯合河源平安產險和壽險員工,與所有貧困戶完成結對子幫扶。兩個村工作隊還逐戶上門,了解貧困戶需求,做好危房改造和房屋滲水、種養等產業、民生基礎等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結合需求調研階段工作成果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勞動能力和專業技能,因戶因人制訂了幫扶方案﹔制訂了三年幫扶工作方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轉變認識,給錢給物,隻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授之以養殖和種植的專業技術,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幫最困難的鄉親們日子先好起來,是扶貧工作組最真切的想法。“走訪貧困戶的次數多了,連農戶家裡狗的名字都記得,甚至連哪家豬圈裡少頭豬都能一眼看出來。”
產業扶貧讓村集體的錢袋子鼓起來
望著漫山遍野的紅肉蜜柚果樹,看著之前泛黃的樹葉漸漸返青,憧憬豐收的喜悅洋溢鐘軍的臉上。
洋頭村天然稟賦很好,如何因地制宜,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鐘軍進村第一天就開始琢磨的問題。通過多次考察,鐘軍找到了脫貧的金鑰匙——充分利用河谷丘陵山區的地勢,發展紅肉蜜柚種植。
起初,鐘軍對蜜柚種植也摸不著北。通過不斷看書充電,並專程請來種植專家指導,讓他漸漸摸到門道,什麼時候施肥除虫,什麼時候開花授粉,他心裡漸漸有了數。半年多來,除了柚子山,他還帶領村民們開辟了數百畝特色紅薯地,他也變成地地道道的村民,開大會、坐地頭、拉家常、挽褲腿、下天地,漸漸成了他工作的日常。他還利用節假日回深圳的機會,找商家開拓市場供銷渠道。
正是在不斷摸索中,平安集團趟出一條產業扶貧的路子,通過種養業、輕加工業等產業的設計和投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其造血能力﹔規范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管理工作,保証集體經濟良性運行和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增加工作崗位,優先吸納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就業。
路子對了,步子也要跟得上。平安集團扶貧工作還開展送課下鄉,邀請平安銀行農業事業部的項目審批員進村講授“扶貧項目管理 ”,並對村循環經濟的產業計劃進行了細心指導,具體到產、供、銷、品牌的建設系列方案,使大家信心更足了。
“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基礎民生
對於楊慶豐來說,這個臘月他格外忙。連塘村好幾個扶貧建設項目都干的熱火朝天,每天穿梭往返於各個工地之間,跟進項目進度,成了他工作的日常。
連塘村委前,一條小河蜿蜒而過,河上一座百年歷史的石橋,見証了河洪肆掠對歷代村民生活的影響——每年雨季,河水暴漲后都會淹沒周邊的村舍和農田,河道邊成為一片澤國,嚴重影響農業發展和村民生活。扶貧工作隊進村后,把河道疏浚整治和完善河道護坡提上了日程,通過詳細規劃,還沿河設計了休閑綠道和群眾文化廣場。
“民生項目的投入,如垃圾處理、水利、文化廣場、飲用水工程、教育等民生項目,可以持續推動民生持續改善。”在楊慶豐看來,村容村貌的改變,能使村民們實實在在得到實惠,感受變化。
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更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扶貧工作隊還利用連塘小學空余的校舍資源,建設平安幼兒園,實現智力扶貧,幫助村裡的適齡兒童就近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義務教育。此外,在洋頭村,亮燈工程為村民們帶來了42盞漂亮的新路燈,照亮的不僅是村民的歸家路,更是脫貧致富的希望路。
“扶真貧,真扶貧,帶來溫度,不帶走一草一木。”在冬日的暖陽中,平安集團扶貧辦工作人員登上新開墾的茶山,遠眺山村。幾家村民的房頂升騰起裊裊炊煙,幾片果林也泛起綠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還會遠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