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新春見聞:中國退役綠皮車花式“下海”

朱柳融
2017年01月28日17:2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社柳州1月28日電 題:中國退役綠皮車花式“下海”

  中新社記者 朱柳融

  綠皮車車廂裡,書架上擺滿了書籍、行李架上懸挂著玻璃瓶植物,在空調帶來的溫暖中,人們坐在灰色的座椅上看書……在廣西柳州市由退役綠皮車改造成的“24小時書吧”裡,1月28日(大年初一)上演著這樣一幕。

  “24小時書吧”由綠皮車車頭、餐車和硬座車構成,停放在柳州工業博物館前。“2013年,鐵路部門將這三節車廂捐獻給博物館。”書吧工作人員劉瑩琳介紹,“我們對車身進行了重新粉刷,按照原狀進行重新布置,還安裝了空調、無線網絡、書架、移動借閱機等設施,放置了綠色植物。”

  柳州市工業博物館前一個由綠皮火車升級改造的“24小時書吧”。 朱柳融 攝

  綠皮車被這樣“裝扮”,在“70后”的陳靜看來“太文藝、太舒服了”。已經駛入陳靜記憶的綠皮車,在她大學時代可沒那麼“文藝范兒”。“沒有空調、速度慢、人多擁擠。”陳靜回憶著曾乘坐的綠皮車,“搖晃十多個小時才從柳州到湖南,坐車坐到怕”。

  身披墨綠外套、腰系兩條黃色帶子的綠皮車,是上個世紀中國鐵路運輸的主力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綠皮車逐步卸下“重擔”,淡出了歷史舞台。綠皮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裝載了一代人的回憶。

  “現在想想,綠皮車成為了大學時光很美好的回憶,有時候真的很懷念。”陳靜表示,現在到書吧裡看書,陽光透過車窗,真有當時坐綠皮車的感覺。

  與陳靜不同,書吧常客9歲的男孩黎世東從沒坐過綠皮車。“這是我第15次來了,在這裡不僅能看書,還能交到很多新朋友。”黎世東清楚地記得自己到訪書吧的次數,“我很喜歡這裡。”

  綠皮車退役后,少量能夠繼續使用的仍在鐵路線上發揮余熱,但損毀嚴重的將面臨著切割當廢鋼廢鐵賣的命運。但近年來,不少綠皮車以“下海”的方式重獲新生。除了書吧,人們還將旅館、農家樂、餐館、宿舍、酒吧等開到了老式的綠皮車上,並受到追捧。

  在柳州市柳北區石碑坪古城村白沙屯螞拐島上,有兩節綠皮車臥鋪車廂改成的旅館。踏上火車,每節車廂分為10個敞開式單間,每間有6個床位。

  “綠皮車旅館是島上的明星,島上團體游客都在這裡住宿。”螞拐島島主陳偉介紹,平時到綠皮車上休息、拍照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登火車看書、住在綠皮車上,並不是柳州人的“專利”。南寧一家主打懷舊的農家樂,開在了一節綠皮車車廂裡﹔在河南省鄭州市,綠皮火車被一所學校改裝成了學生宿舍,熱水器、空調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山東濟南市一高校火車主題文化餐廳開設在老式綠皮車廂裡,吸引了眾多學生“趕火車”吃飯。(完)

(責編:初梓瑞、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